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

给企业减税 上海经验会有全国效应吗?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28日 07: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人民网-财经频道

 



  

  “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显著扩大,效果有待观察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7月25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当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市。

  力度如此之大,被视为我国结构性减税重要举措的“营改增”,推进前景看上去一片光明。而这般推进力度,或许来自多重因素的推动,比如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日益强烈的减税呼声、上海试点的明显成效等。

  今年1月1日,酝酿多年的“营改增”在上海以部分行业率先开展的方式“破冰”。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共有13.5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统计显示,截至6月中旬,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共减税9.14亿元,89.1%的企业在改革后税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减税幅度更达40%,上海市上半年营业税总收入也同比下降12.6%。

  上海试点的明显成效极具鼓舞作用。“营改增”的推进前景,看上去一片坦途。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上海。

  上海是城市经济的典型。同时,它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2011年上海的第三产业比重已占到GDP的六成以上,服务业税收已占全部税收的近七成;另一方面,上海地方政府也有着针对自身的发展理念。上海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方向,营业税无疑是一块相当麻烦的“绊脚石”。有媒体报道,上海曾经因此而上报中央政府,宁肯暂时牺牲部分税收收入,也要“自费开展此项试点”。

  宁肯“自费开展”,这背后隐含着一种施政选择。对于试点过程中税负有所增加的行业,上海采取了“财政补贴”的办法。截至5月中旬,上海市已对今年一季度累计税负增加3万元,即月平均税负增加1万元以上的试点企业,预拨财政扶持资金近4亿元。

  但是无论如何,财政补贴不是长久之计,依赖它只能使事情进一步复杂化。同时,上海的“营改增”部分还是全部由地方支配的——这在未来是绝不可能的。如果试点范围和行业进一步扩大,而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比例仍旧不变,地方怎么会有支持“营改增”的积极性?

  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并且也是地方政府惟一主体税种,当面临征税范围缩减甚至被增值税取代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会减少。要求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忍受”财政收入减少的境况,积极支持“营改增”,在现实中的可能性恐怕要大打折扣。

  试点省市,还可因为“洼地效应”而在短期内提升税收总量,可当“营改增”在全国范围铺开,情况又会起新的变化——都是洼地,就没有洼地了。

  因此,根据试点省市的反馈情况,尽可能早地研究并作出制度性安排,协调好国税和地税的相互关系,应当是将“营改增”最终推进到底的第一个关键。

  由于地方经济的差异性,各地政府站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考量时,未必能够全部都选择积极支持“营改增”——特别是在增值税收入分配比例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显然,要真正有效地贯彻推进“营改增”,未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重新分切“营改增”所获取的“超量”增值税是核心问题。

  而现在,试点范围的扩大,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种种问题。这10个省市,有发达省份,有中等发达城市,有内陆,有沿海。因此,试验才刚刚开始。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