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经济数据:2012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2.4%。CPI涨幅两年半来首次跌破2%。然而消息一出炉,就有网友感叹:“今天去菜市场买菜,太贵了,别研究这个了,大家都散了吧。”那么,市场情况到底怎么样,本报记者今天一早去菜市场一探究竟。
市民体验
挨摊儿寻找便宜菜
今天早上,在通州果园北机农贸市场,吴先生拉着小车一个摊儿一个摊儿地寻找便宜菜,而以往他买菜从来没这么不痛快过。
尽管CPI同比涨幅下降,但是近期由于天气的原因食品价格却一路走高,尤其是叶菜类价格让市民感觉有点儿接受不了。吴先生在芹菜摊位前发起了牢骚:“这芹菜属于大路菜吧,平时也就一块多钱一斤,你看这都两块五一斤了,春节的时候也就这个价吧。”黄瓜的价格也涨到每斤4元,挑拣着黄瓜,老吴嘟囔着:“你不吃还不行啊,这是最当家的菜啊。”由于小油菜生长速度较快,目前售价为每斤四块五,比前两天每斤降了5毛钱,但是比之前的每斤三块五还是贵了不少。
而近期鸡蛋价格更是一路走高,快要逼近历史最高位。今天早上在通州北机农贸市场,鸡蛋的价格已经为每斤四块八,比前两天又涨了3毛钱,而鸡蛋的最高价位曾经为每斤5块钱。摊主说,没办法,进价就是高,“这不辽宁那边受灾了,而那边是主要的产蛋区,这鸡蛋一时半会儿供应不上来,只能提价。”不少摊主都担心,近期的台风会进一步推高菜价和蛋价。
以前从不看“撮堆菜” 现在也停下来挑一挑
菜价上涨,菜贩也没办法。老杨就一脸无奈地说:“我不懂CPI是个啥,但是今年买啥啥贵。”他说,去年市场内5块钱一碗的烩面今年涨到了6块钱一碗,自己每个月的吃饭成本多了三四十块钱。不少摊主都说,塑料袋每个都涨了3分钱,“你说菜价能不涨吗。”
面对涨价的蔬菜,市民吴先生称,自己还算收入尚可,即使菜价涨了也还得吃。但是他在街心公园认识的一个老伙计由于收入较低,所以每天都是市场临关门时才去买菜,就是为了买便宜的“撮堆菜”和处理菜。而一位买菜的市民则说:“现在每天吃啥,都和老伴商量商量开个小会,涨得太快的菜坚决不出现在菜谱里。”据这位市民说,以前他看都不看“撮堆菜”,现在也会停下来挑一挑了。
本报记者 于建
市民感觉
数据虽降有些东西还在涨
今天上午,在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消费指数的同时,记者采访了有着多年记账习惯的居民张明明。
今年58岁、家住丰台区的张明明已记账8年多,她把生活中的每一笔花销都记在小账本上。她拿出了去年和今年7月份的账本,说:“比如面粉吧,价格就比较平稳。”她每次到超市都买5公斤装的七合园牌,一年来,都在36元至37元之间,变化很小。
但季节性鲜菜的变化就特大。像黄瓜,去年7月一公斤是3.5元左右。到今年7月,就涨到了4.3元一公斤。
记者还在张明明的账本上看到去年7月份的猪肉价格是30元左右一公斤,今年7月已降到了24元一公斤。大白菜的价格也降了一元多。
张明明说,因为喜欢记账,所以在小区里,她在和邻居聊天时也经常问到价格的问题。她说涨得比较快的,还有房租,像一居室的,月租涨了几百元。
不过,她感到汽车的价格降了,因为儿子又换了辆大众新车,还跟她说,车价降了一万多。而且小区里虽然没有停车位了,但新车却越来越多。
张明明指着账本上的服装一栏对记者说:“衣服我都是到小摊或小商品市场买,不敢去大商场,动不动上千一件,买不起。”
在医疗一栏里,张明明和老伴都有高血压,每月拿300元钱的药是基本固定的,变化不大。
本报记者 龙露
专家分析
数据与感受差异 两大原因造成
为什么涨幅下降,市民还是感到物价高?
经济学家梁小民分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CPI的数据虽然以八大类为主,但包括了200多个规格品,在北京规格品的数量更多。但不是每一样东西大家都消费。比如租房,北京自有房比率很高,只有少数北京本地人才会租房。虽然租金不断上涨,但对大部分北京人来说,房租的上涨并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所以在消费中,整体数据的下降,与个别消费品上升,带来了感受上的差异;另外,老百姓生活中消费的数据也与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差距。如统计中采用的定点、定时取价,即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取价。但老百姓在某一自由市场消费时,正好与取价的地点、时间以及价格不同,也带来了差异。
本报记者 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