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消息:(记者 周红艳)最近两个月,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状况不断累积,逆回购规模也不得不滚雪球般增大。
8月21日,央行启动了天量逆回购,7天期限逆回购1500亿元,14天期限逆回购700亿元,合计达到2200亿元。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此次逆回购规模骤增,既有资金紧张状况叠加的因素,还有接近月末考核时点的因素。而从回购利率看,14天期利率3.60%,与16日持平,而7天期利率则比16日上升了5个基点,达到3.40%,这意味着接近月末,银行间市场利率紧张的情况有所加重。
资金的紧张程度,使市场从7月份开始,对降准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另外,由于央行没有公开对降准措施作任何形式的宣示,因此市场中不乏依据逆回购数量对降准的猜测。其中,既有认为逆回购规模骤升后,当回购到期时,降准也便顺理成章;也有认为逆回购规模不断增大,从释放流动性的角度看基本上能够替代降准的作用,而且由于回购操作本身对于金融机构的针对性强,逆回购还能起到降准所无法做到的“精确制导”的效果。
而央行行长周小川8月22日在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时有关于“央行将不排除采用任何货币政策工具”的讲话也被市场解读为“随时都可能会降准”的潜台词。
在李慧勇看来,实际上,“降准不降准”并不算是一个问题,“何时才是降准的最佳时点”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在外汇占款不足,稳增长压力持续难以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紧绷的大环境下,长期维系着20%(大型金融机构)的高准备金率水平显然并不合宜。
李慧勇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宽松政策无法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而不是宽松程度不够的问题。综上所述,他预测,年内将还会有两次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