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达沃斯“掌门人”克劳斯·施瓦布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06日 19: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Dr. Klaus Schwab)

  如果你看到过克劳斯.施瓦布(Dr. Klaus Schwab)语速极快的谈话,如果你还耳闻过他爽朗的哈哈大笑,你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头发虽然已经花白的老人,按照中国人的算法已经70高龄。

  对,他的确已经70岁了。就是这个70岁的人,把一个创办在36年前的小小论坛办成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经济年会,让全世界的经济精英听到“来,开会了”这句话从来不显烦恼而却是兴致勃勃;而在今年,这位老人又在中国的海滨城市大连,为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年会做了一个完美的“夏季版”,这位年会的“掌门”,也鲜活地站在了每一个与会者眼前。

  “双博士”办起全欧论坛

  在年会现场,看着施瓦布不断和这个寒暄几句,和那个拥抱大笑,似乎和每个与会嘉宾都有话题,都有交流,我们都不禁会想,这个人的精力无穷,这个人懂的可真不少啊。

  其实,也许大家都知道,施瓦布是一位经济学家,创办了达沃斯年会。可并不知道,其实,他的头上,光是博士帽,硕士帽,就有好几顶呢。而且,那还都是货真价实的真东西。

  1938年3月30日,施瓦布出生于德国的拉芬斯堡,后来才加入瑞士籍。从小他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出色,先后就读于瑞士苏黎世高等技术工程学院和弗里堡大学,而且,他念的是机械和经济这两门看上去并没有多少交叉的学科。后来,施瓦布还奔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肯尼迪学院进行深造,在求学经历中,他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和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如此丰富的履历,也练就出了他的一身好本领——能够娴熟地交替使用德、法、英、意4种语言——这倒也方便了他在后来的年会中能用不同的语言来和不同国家的与会者交流。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里已经普遍设有企业管理的课程,然而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里,这种课程仍然凤毛麟角。施瓦布在美国学习期间已经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只有34岁的施瓦布在1971年就邀请400位欧洲工商界人士在瑞士发起成立了“欧洲管理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新的管理模式来重塑欧洲跨国企业的形象。施瓦布曾回忆说,当初,他并没有想到一个欧洲的论坛,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档次。

  之前的一段日子,施瓦布曾花很长的时间参与一家工业协会的组建工作,从1972年开始,施瓦布应邀担任日内瓦大学的教授,此外,他还在瑞士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从事过3年的高级管理工作。用施瓦布自己的话说,他“从不同的岗位上吸取了来自企业基层的第一手管理经验,这为日后创建经济论坛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这句话,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总能把握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让论坛讨论那时候经济中最热门,最具话题性的内容,因此才越办越大,越办越隆重。

  “经济联合国”牵手中国

  “欧洲管理论坛”创办于1971年,5年以后改为会员制,到了1987年,因为影响越来越大,施瓦布适时而变,将“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的年会每年1月底至2月初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故也称“达沃斯年会”。而小镇达沃斯也因此闻名遐迩。

  其实,论坛和中国的联系,早已经开始。从达沃斯到北京,有近8000公里的飞行距离。这两个相距遥远、都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地方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被连接在了一起。当时,施瓦布就向刚刚宣誓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在1979年,施瓦布更是早早率代表团访华,与当时的国家计委建立了合作关系。到了1981年,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已经开始在北京举办年度“企业管理国际研讨会”,此后一直延续下来。说起为何要这么快联系中国的时候,施瓦布有些得意地表示,他一直认为,世界的未来并不仅仅是由全球500强企业决定的,那些新兴经济大国和成长型公司将会是未来新的领军者,“而中国,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力量。”

  其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不但中国的企业精英不断出席论坛年会,国家领导人也频频亮相。在这个世界经济的最顶级论坛上,中国的分量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现在,世界经济论坛日内瓦本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组。而这个论坛组织在全球除了日内瓦之外,设了两个办事处,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纽约。

  在今年1月份的冬季达沃斯年会上,中国色彩愈发浓重。不少会场的入口处,挂有中国国旗;随便翻一下议程,很容易发现“中国”,不少会议的中心议题直接与中国相关,如“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全球伙伴的角色”“中国:开始创新”等。即使在主题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的论坛上,随着讨论的深入,中国也通常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这么多年来,达沃斯论坛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大本营,只有一年例外,那次为了安抚受到“9.11”创伤的美国,而把下一年的年会移到了大洋彼岸,施瓦布当时的这一决定也被世界经

  济界广泛认同。而到了现在,这位老人终于反复考虑后作出决定,在每年的冬季年会后,要在夏天同样举办一个年会,而地点,将始终放在中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把目光投向新兴经济大国和成长型公司,而中国已成为新领军者之一。”老人断言,“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完全可以肩负起更多的全球责任。”说到这里,他微笑,为自己的正确决定而微笑。微笑背后,是这些年他三四十次飞赴中国的不断考察。

  我是一位“艺术家”

  用半生的精力,办出一个世界经济顶级年会,我们该如何定义施瓦布?有人认为他是学者,有人认为他是思想家,也有人说,他是政治家,还有说他是商人的。在今年5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施瓦布更是跻身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与思想家”,被列入2007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面对这些称呼,这位老人一笑:“我更愿意称自己为艺术家——一位为公众利益工作的艺术家”。

  据介绍,达沃斯年会虽然要对会员来宾收费,但却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产生的所有利润,都将重新用到年会中去,施瓦布就一直在其中努力着,一丝不苟。

  从某种意义上说,施瓦布已经成为这个年会的一个标志,他也时刻记得要用一切机会来宣传年会。曾有记者说,给施瓦布拍照,只要有可能,他一定要站到有年会标志的背景前,而这份认真,这一次还真的体现在了记者的面前。今年新华社的记者要专访施瓦布,他就特意挑选了一个带有论坛标识的房间接受采访。

  落座之后,当记者问是否可以开始时,施瓦布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等一下!”面对镜头,这位老人认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然后微笑着说:“好了,可以开始了!”

  如果说对自己的形象已经相当在意的话,那么对于论坛的一切,这位老人更是爱护有加。

  自从作出要在中国举办一个夏季年会的决定之后,老人不断挑选最合适的城市,反复考察。施瓦布酷爱滑雪和爬山,他每年冬天都会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全长42公里的大型滑雪马拉松。但今年1月,因准备夏季达沃斯年会提前到中国进行考察,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一习惯。不过,对于这个遗憾,他却觉得完全可以接受,因为经过努力,终于选中了一个美丽的城市来举办第一次夏季年会。

  如今,站在举办夏季年会的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临时办公室里,玻璃幕墙外山海相连,景色怡人,施瓦布看着美景不断赞叹:“中国这些年变化太大了!和达沃斯相比,大连的会场要大得多,设施也很棒!”老人连用的三个“Bigger”(更大)可见他的开心,而最后补充的另外一个词“Fantastic”(梦幻般的),更让人觉得,这位“艺术家”,对这件新作品的满意。

  曾经有人总结过施瓦布先生说话的特点——喜欢抬起双臂,掌心向上,一如他的个性:自信、开放并乐于接受。记者仔细观察之后发现果然如此。这一次,大连(Dalian)和达沃斯(Davos)张开双臂,合力奉献一场智慧的盛宴。庆祝的烟花刚刚落下,人们已经在等待,施瓦布下一次张开双臂,又将带来什么呢?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