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黑天鹅内外突袭 中国经济又见“L”底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1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撰文发布观点指出,目前困扰中国宏观经济的真正问题不是经济什么时候见底,而是经济在底部持续的时间比市场预期的长。

  李慧勇认为,当下的中国经济更像1998年。经济触底之后并没有回升,而是在底部持续了5年的时间。目前,去产能、消化金融风险、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时间,上次用了1998-2002年近5年的时间,这次也可能需要3-5年。而在找到的新的增长动力之前,今年中国经济“7上8下”的状况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常态指数。

  从细项上分析,李慧勇讲述了他做出如上判断的四点原因。

  首先,从需求侧看,面临着传统动力衰竭和新增长动力匮乏的问题。1998-2002年的经济调整原因有很多,譬如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政策的失误等等,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20年的发展,居民的基本需求如衣食和家电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基本得到满足,缺乏新的增长动力。而目前的情况也基本相似,支撑过去10年高增长的两大引擎双双调整,房地产市场增速放慢,出口受到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调整而放慢,中国急需要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从供给侧看,大量的产能过剩需要消化。伴随着居民基本需求的满足,1998年前后,中国从短缺经济开始过渡到相对过剩经济,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行。而目前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不少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价格下行,效益恶化。不仅仅是依附于出口和房地产的重化工业例如钢铁、水泥、煤炭、玻璃等过剩产能需要消化,甚至在风能、太阳能的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使得一般工业品制造业持续低迷。以PPI为例,从今年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5个月下跌。

  第三,从金融领域看,这两轮调整都可归结为资产负债表性质的调整。上次的重灾区是企业和银行。这次受影响的更多是地方政府和银行,而企业的问题似乎不大。

  第四,从经济调整的方式看,都是“L”型,而不是“V”型,经济在底部徘徊时间都比较长。从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增长看,一般呈现大起大落的特征,但1998-2002年是一个例外。由于去产能、消化金融风险、培养新的增长点所需要的时间明显长于一般的周期性调整,这轮经济调整呈现“L”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L”型的一竖阶段,从1993-1998年,用了5年的时间。二是“L”型的一横阶段。1998-2002年,连续5年GDP都在7%-8%之间徘徊,一直到2003年入世效应和住房商品化效应显现才走出来。而本次中国经济调整恰逢全球经济调整,全球都需要新增长动力,需要的时间可能也会比较长。调整应该开始于2007年,到目前已经完成了L型的一竖。从今年开始走L型的一横,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可能也需要走3-5年。

 

责任编辑:陈迪

热词:

  • 宏观
  • 经济
  • 触底
  • 金融
  • 市场
  • 调整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