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齐鲁石化:瞄准先进赶着指标往前跑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4日 14: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1年,齐鲁石化经济技术指标“破纪录”成为一种常态:炼油加工损失率从0.62%降到0.52%,再到0.41%;吨乙烯燃动能耗从606千克标油降到580千克标油,再到555千克标油;橡胶月产量从2.9万吨到3.3万吨,再到3.6万吨……即便是业内公认的难题——高压聚乙烯长周期运行,也从65天延长到100天,继而实现209天,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

  该公司科技部科长蔡文军认为,这些不断被打破的记录,让装置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能耗大幅降低,全年节能超过15万吨标油,节水470万吨,非计划停工减少830个小时,在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努力取得了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瞄准先进比学赶超”,成为今年齐鲁石化指标进步的动力源。该公司主动对标茂名石化,把总部下达的指标当做确保目标,把茂名先进指标作为奋斗目标,把两者平均值作为力争指标,通过严细管理、提高标准、科学调整生产多措并举,使各项指标得到实打实的提升。

  严细管理:“每一次操作都发挥作用”

  “提升指标不能光靠设备升级优化,更多的是生产组织的严细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细化每一步操作,把这些细节一件件干好就能换来不小的进步。”炼油厂计划部工程师吕继贤说。

  11月14日上午,气温比夜间回升。油品三车间职工王开志巡检到现场,随手关掉了一根伴热线阀门。“现在天气不是很冷,厂里要求伴热要根据气温随时调节,要是像以前,不管啥时候两根都开着,得浪费不少蒸汽。”

  王开志这样的做法如今在齐鲁石化比比皆是。“要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操作动作,都能为指标进步发挥作用。”炼油厂计划部副部长魏正周说。

  不光管理要求严,在生产控制上齐鲁石化也力求细致又细。还是油品三车间,以前每天要用30吨蒸汽给原油升温,“以前没放在心上,但今年不行了。”车间技术组长王顺利说。在技术攻关会上,他和车间几个技术员都提出“能不能用焦化余热给原油加热”的建议,经过分析论证,项目立即上马。“一天节省30吨蒸汽,每年就能节约成本上百万元,这跟自己家过日子一样,能省就省点。”王顺利说。

  靠着这样的严细管理,炼油厂原油储运损耗率同比去年减少0.1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白白捡回原油8000多吨,减少损失 4000多万元。

  提高标准:三档目标让指标亮起来

  “确保、力争、奋斗三档目标,我们每一套装置都有,这是对标茂名对出来的,差不多的装置,我们没有理由赶不上去。”公司科技部科长蔡文军说。

  “确保就不用考虑了,力争目标现在就是我们的及格线,完成奋斗目标才是好样的,”烯烃厂裂解车间主任程广慧干劲很足,“两年前我们吨乙烯耗能640千克标油,那时也没觉得多么差,去年一看茂名的指标,脸上真挂不住了,好好干,追吧。”

  今年该车间乙烯燃动能耗最低达到555千克标油,明显拉近了与茂名石化的距离。至于能不能实现奋斗目标,程广慧卖起了关子:“再等等,年底看。”

  这个厂从去年7月份开始严格对比茂名乙烯,按照确保、力争、奋斗三档目标一步一步的追赶,仅今年上半年,就召开技术指标攻关会180余次,征集600多条合理化建议并得以实施,成为指标提升的利器。

  他们细化蒸汽、燃料气、氢气、尾气管理,消灭了燃烧了20多年的火炬,仅此一项,半年就同比多回收火炬气6400吨,让每吨乙烯燃动能耗指标下降7千克标油,折合增加效益上千万。

  在齐鲁石化的其他生产厂,三档目标甚至被具体到每一个技术指标上。塑料厂、腈纶厂、氯碱厂等单位开展全员创红旗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找出最佳控制参数,提高操作平稳率,努力争抗小红旗,有效促进了各项指标的优化。“我们班上个月通过优化操作降低了装置的能耗,车间给我们考核加1分,钱虽然不多,但心里觉得特高兴。”塑料厂高压车间班长周亮说。

  “年初制定三档目标时,真没想到大家完成这么好,现在看,70%以上的指标有望完成奋斗目标,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蔡文军说。目前,齐鲁石化乙烯收率、乙烯加工损失率、乙烯燃动能耗都优于总部考核指标。

  科学调整:物料不走“弯路冤枉路”

  据统计,齐鲁石化目前在集团公司各板块的考核评比中,共获得19面红旗,21颗红星,成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这说明我们的装置经济运行的水平明显提高了,我们的指标上来了,这与生产的科学优化调整分不开。”公司生产部部长刘训书说。

  “我们装置多、流程长,如何能让装置布局更加合理、流程更加有效,是我们科学调整的重点。”炼油厂计划部部长魏正周表示。据他介绍,今年以来,该厂全面梳理生产流程,减少输送环节,让物料不走“弯路冤枉路”,有效提高了装置生产效率。

  该厂打破以往一次加工物料先经过中间罐区再进二次装置的惯例,在全厂范围内尽可能实现物料直供生产应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重油加氢渣油直供催化装置、焦化柴油直供柴油加氢装置等20多个物料直供改造,节省了大量能耗。

  “以前物料从一次装置出来,先要经过灌区冷却,然后再经过输送泵送到二次装置加热生产,白白浪费一大块电能、热能,省下一台泵一年就能节电60万千瓦时以上。我们的能耗指标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降下来的。”炼油厂技术部工程师蒋志军说。

  “我们跟自己比进步很大,跟最好的企业比差距不小,要继续努力学赶先进,用指标的先进化确保效益的最大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说。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