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8日 09: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新华网

 



  新华08网8月8日电(经济分析师王晨 冯璐)在新医改不断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这已是近14年来第30次药品降价。业内人士认为,已成行业常态的“药品降价令”主要影响药品流通环节,对生产企业的利润“杀伤力”有限,但“降价令”或对药企转型升级起倒逼作用。

  此前受降价传闻影响,7月医药板块在大盘屡创新低的局面下曾展开一轮估值修复行情。但8月以来,由于先后传出发改委、卫生部力挺中药产业以及财政部公布2012年生物育种、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通用名化学药项目具体获支持项目等发展利好消息,医药股再次出现强势拉升,医药指数5个交易日上涨6.48%。业内认为,随着8月中报业绩密集披露,医药股稳定的业绩增长或将带动板块后期有更好的表现。

  虚高药价频遭政策“重拳”

  解决“看病贵”难题是新医改的目标之一,而改变“以药养医”模式,打击“药价虚高”弊病,实行“医药分开”和“药品零加成”等相关的医改政策,也有力推动了药品降价的大潮。

  “医药分开”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2012年7月1日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部分医院率先试点“医药分开”,设置医事服务费并取消药品加成,为药品的终端价格调整带来了空间,如深圳67家公立医药机构的次均药品费用就达到了12.6%的降幅。有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分开”压缩了药品流通环节,可以切断医院层面与医药商业公司的不良关系,今后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进一步规范将是行业所趋。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药品管理制度也确实在逐步完善。在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公布的药品价格管理注意事项中,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加大外资原研药品等高价药的降价力度、建立药品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强调。相关配套设施,如国家对流通环节价格的控制及电子监管等的实施,也推动药品利益链逐渐透明化。旨在规范药品流通环节的《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办法》已发布征求意见稿,目前也正在酝酿实行中。

  药价直接下调的政策“重拳”不断。据统计,从1997年10月至今,发改委调整药价的次数已达29次,其中,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药品经历了4次降价,平均降幅在14-21%之间。

  2009年10月,发改委制定基本药物(基层版)最高零售指导价,共307种,其中45%降价。2010年3月23日,发改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计划在1-2年内对抗生素、循环系统、内分泌、激素、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品种分批分次调价。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药品价格的通知,涉及17大类药品;2011年又分两次降低了部分抗微生物类、循环系统类、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再对消化类药品等价格作出大幅调整,平均降幅达17%。截至目前,尚未调价格的包括肿瘤药、心脑血管药、免疫调剂类药物、血液制品等。

  而根据中证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涉及品种将包括抗肿瘤药、血液制品药物等。此轮药品降价幅度最大或超过20%。

  受此消息影响,此前涨势喜人的医药板块7月在大盘屡创新低的局面下曾展开一轮估值修复行情。7月25日-31日,医药指数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下跌6.12%,而同期上证指数跌幅为2.00%;沪深300指数下跌1.81%。

  降价“剑指”流通环节 或倒逼生产企业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发改委的“药品降价令”一般针对“最高零售指导价”,业内人士认为,药价降低已成行业常态,对生产企业的利润影响有限,部分品类单一的企业宜开发细分产品,通过丰富产能抵御政策风险。而药品降价实质“剑指”流通环节,大型医药工业公司可以“试水”直接配送等药品商业领域,构建工商一体化的药品流通“高速路”。

  “我国药品实行底价包销制,零售及流通成本高,经过层层利益分割,降价对于药企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还在于流通环节经销商的利润压缩上。”中康资讯分析师单涛对记者说。

  银河证券分析师郭思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药品降价令”主要是挤压终端价格和实际招标价之间的水分,而真正影响药企利润的是出厂价,针对终端零售价的降价政策对生产企业的直接“杀伤力”并不大。

  国金证券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国金证券对恒瑞、海正、华东的主要品种进行的分析,上市公司的主要品种容忍降价幅度均在30%以上,按照前三次发改委降价平均15%-20%的降幅,这些品种出厂价受到影响的概率较小。

  以本次药价调整为例,抗肿瘤药临床用量大,降价后将对降低医疗费用产生较大影响,而肿瘤药生产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却微乎其微。郭思捷说,肿瘤药的出厂价和终端价相差很大,相应的利润挤压空间也大,因此降价的影响会稀释在流通环节中,最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影响很有限。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外药企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生产能力较强,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并不大,因此政策影响并不会广泛波及国内药企。

  部分产品结构单一的药企有受降价政策“重创”的风险,但企业的产能升级及细分产品开发也将得到推动。沃华医药方面就表示,心可舒片贡献了公司约九成的销售收入,药品降价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心可舒片一旦降价,公司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创。有专家表示,降价将逼着这些企业提炼内功,通过细分产品的开发来分担政策压力。

  “药品降价可能进一步形成产业倒逼。”单涛说,比如企业药企自建营销队伍,并“试水”流通领域。事实上,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大的制药企业,已经自建有自己的商业流通团队,打造了融合式工商一体化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工商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形态,并据此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和市场推广策略,企业盈利也将得到相应提升。

  政策利好、业绩增长致医药板块后市场看好

  药品降价、医药分开等一系列医改政策“重拳”频出也引发了部分担忧,有人就认为改革成本可能转嫁给医药生产企业,继而“绊倒”医药股。

  不过,自8月以来,受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力挺中药产业以及财政部公布2012年生物育种、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通用名化学药项目具体获支持项目等发展利好消息推动等利好刺激,医药股再次出现一波强势拉升。截至8月7日收盘,医药指数8月累计上涨6.48%,上证指数上涨2.57%;沪深300指数上涨2.40%。其中,主要中药上市公司香雪制药上涨6.70%;片仔癀上涨6.56%;太极集团上涨6.31%;康美药业上涨5.48%;同仁堂上涨4.23%。入围财政部支持名单的蛋白生物概念上市公司美罗药业上涨19.92%;华北制药上涨13.42%;亚宝药业上涨7.46%。

  在新医改热点、超级病菌概念拉动行业增速、中药上市公司抗通胀属性等因素刺激下,医药板块继续体现出高增长、高收益特征。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刘畅认为,医药生物行业成长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行业业绩增速依然很高,良好的业绩增长、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国家医改政策的支持等均可以支撑行业高估值。

  从已经公布的半年报和业绩预告看,医药股多数保持了增长。如上周上海凯宝公布第一份医药公司半年报,靓丽业绩刺激其股价强势表现。沃华医药披露的半年报也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64%,盈利203.23万元,增幅高达414.1%。

  随着8月中报业绩密集披露,业内人士认为,医药股稳定的业绩增长将带动板块后期有更好的表现。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整体宏观经济处于寻底过程、医药板块利空政策基本已有预期且估值整体有支撑的背景下,医药板块具有策略性配置价值。短期市场通过“价格调整”这个预期内的政策来消化板块前期较高的相对涨幅。看好板块后期表现,建议继续持有龙头股。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