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财经封面

金融管制需要进一步放松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26日 13: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这些年来,我国按照渐进性主动性市场性原则推进经济改革,逐步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金融业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调控监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体系日臻成熟,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

  市场化改革最突出表现是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不断发展,日益成为资源配置、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与机制。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改善了金融结构以及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并为深化包括利率、汇率在内的各项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金融转型步伐加快,银行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开始转变。证券市场治理不断改进,促进了经济改革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保险市场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逐步成为经济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亮点。经过一系列商业化、市场化改革,我国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日益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竞争更加充分,效率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通过国有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我国金融业脱胎换骨、化蛹为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机构资本和产权日益多元化,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管理制度也有了质的飞跃。我国已经形成以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金融各业分业经营和监管的金融管理体系。金融调控监管更加市场化,中央银行的治理更加完善,透明度和调控艺术日益提高,逐步实现从偏重运用数量型工具向更多地运用价格型工具的转变,形成了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新型的市场关系。金融监管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创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宏微观审慎管理、资本监管以及偿付能力管理,金融管理日益现代化。

  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顶层设计。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四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科学决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保障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事实证明,经过不断的市场化改革,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业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一些金融机构跻身全球前列,金融业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了自身的安全和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经济转型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加深对市场规律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制度;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勇于进取,又要充分认识当前复杂国内外环境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审时度势,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增强改革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深入分析和权衡当前经济运行和融入全球化中面临的矛盾,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破解难题,推动改革的深化;需要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以及对各类资本的限制,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金融中介市场全面发展,提高全社会的资本形成能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