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公务卡能否卡住“混账”行为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29日 09: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广州日报

 



  规范公务消费,比推行公务卡更急切的是在更大范围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和加强社会监督。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尚未实施公务卡改革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不迟于2012年9月底为本单位人员统一办理公务卡,在2012年年底前,公务卡改革更要覆盖到县乡基层预算单位,同时公务卡还要统一标准,采用专用“628”开头的银联标准卡。

  教育家陶行知对公私关系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公私之间应当划条鸿沟,不使他有毫厘的交通。公账混入私账,就是混账。”公账入私账是“混账”,私账入公账更“混”。混则浑,浑水摸鱼。公务卡的推广,能否卡住种种“混账”行为?

  公务卡的理论支点,即在“出口处”卡住公务消费支出,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降低支付过程中的风险。相对于“现金支付、实额报销”、“先开支后报账”的传统公务消费程序而言,公务卡的合理性、可控性、可监督性以及反腐功能显而易见。2008年,美国一位州长因为召妓丑闻而断送前程,让其露出马脚的正是银行的电子监督,调查部门发现他的一个账户与卖淫集团有关联。若然公务卡得以顺利实施,这种监管佳话也是可以复制的。

  于2007年破冰,屈指算来,公务卡呱呱坠地也有5年了,而据观察,公务卡存在使用范围偏窄、使用率不高等问题,“有卡不用”相当普遍。公务卡遇冷并不令人诧异,公权中人总是向往无拘无束,可以的话,谁愿意被人监督着、束缚着?要知道,公务消费在一些地方官员眼中,不仅是特权象征,还是福利需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公务卡“鸡肋化”,寄寓于这张小小卡片上所有预设的优势功能都成镜花水月。

  公务卡要卡住“混账”行为,必须要迈过两道关隘。一是“小金库”。现存的“小金库”规模有多大,天不知地不知人更不知,但从财政部今年年初公布的一组数字,约莫可以猜测。3年来,全国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单位“小金库”的“中彩”几率有多大?1/10,1/100,还是1/1000?哪怕达到1/10,规模足在3000亿以上。单位有“小金库”,支持账外运行,导致现金支付与公务卡并行不悖,公务卡的管理功能便“碎了一地”。

  二是“旧观念”。公务接待或者公款消费领域中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所以几成沉疴、积重难返,很大程度上与公务人员的意识或认识跑偏有莫大干系。许多公务人员对待公款的使用,以入不入个人腰包作为违法乱纪的底线,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不装进自己的钱包,怎么吃喝、浪费都没有关系。这种有害的观念不除,他们必将千方百计规避监管。即使非得使用公务卡,他们也能轻易找到应对之策。譬如“拼卡”,数张公务卡一起用,消费额度就可以大幅度提高。

  作为规范公务消费行为的技术手段之一,还是应该给公务卡一点掌声。管,比不管强,有心管就会不断完善。只是,面对纷繁的管理任务和复杂的反腐情势,任何“偏方”、“单方”都是靠不住的。

  规范公务消费,比推行公务卡更急切的是在更大范围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和加强社会监督。清理预算外收入,铲除“小金库”,将所有公务消费纳入国库中,统一开支;提高公务消费的公开性、透明度,引进社会监督,还纳税人以监督权。多管齐下,不可或缺,才能夯实公务消费的善治基础。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