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下降,经济效益滑坡,引起很多人的忧虑,业内很多人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决定自主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如不抓住最后的机会,提升产品及品牌竞争力,那么五年后很可能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自主品牌的发展形势确实严峻。有的调查显示:在影响购买需求的品牌、价格、产品、质量等几项指标中,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产品相比,原来只在价格上占有优势。随着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下探,有的已经进入5万元以内,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已经不明显。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曾表示,未来3年内,自主品牌的生存状态将处于低谷,必定会有部分企业难以为继。有的媒体报道说:一股对自主品牌的悲观看法正在汽车业内蔓延。
有人认为,自主品牌目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二是消费升级造成的低端车市场收缩;三是合资品牌不断下探产品价格、网点铺设,瓜分自主品牌市场。
这里讲的都是外部因素。造成自主品牌困境的内部因素是什么呢?
首先是研发投入不足。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这个要求其实不高。国际平均水平是4-5%,占比最高的为保时捷,达到11.3%。2009年汽车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规模460.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只有国际汽车企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外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研发投入就在300-400亿元。
其次是产业结构极为分散。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 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国有大集团基本靠合资企业的利润过舒服日子,难以自立。
第三是高度依赖政府保护。在入世之前,我们设立了最高超过200%的关税,对进口汽车实行许可证制度,对外商投资汽车行业也有种种限制,即使是入世,也为汽车行业争取了若干年的过渡期,留下了25%的关税,设立了合资企业50%:50%的最后底线。但是自主品牌仍然难以在党的温暖的环保中茁壮成长。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先后实施战略转型,在竞争策略上从低价低质转向提高技术含量,努力提高产品品质。比如帝豪就成为首个被公认为打造中高端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的自主品牌。广汽传祺GS5、比亚迪S6、中华H530等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也证明,把造型做得更加美观时尚,工艺更加精益求精,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在增加技术储备方面,自主品牌汽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的企业已经开发出增压直喷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有的企业把高档车平台消化后用于中级车产品,显示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融合IT产业技术成果,开发出遥控汽车。
还有的企业如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推行扁平化的销售架构,将决策权进一步前移,加快市场反应速度,也是很好的尝试。奇瑞汽车提出减少产品型号投放,比亚迪削减部分不合格的经销商等等,将有助于提高渠道的营销能力。
当然,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还需要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现在很多舆论仍然希望政府加强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和保护,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靠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