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财政悬崖的教训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24日 09: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是一颗洋葱。从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债务问题,剥开一层发现是政治博弈,再剥开一层则是对政府大小和职能的争论,再剥开一层则是改革成本由谁承担的讨价还价。因此,我们对财政悬崖问题的思考,也不能仅局限在看美国政治热闹的层面,而应去吸取更深刻的改革教训。

  财政悬崖,用最直白的话说,政府以前发的“优惠券”马上要作废了:失业者能领的政府救济要少了,中低收入者看病后报销更难了,不交税的可能要开始交点儿了,少交税的可能被迫要多交了,五角大楼里的不少政府雇员要失业了……

  那为什么“优惠券”要作废呢?经济大环境还是这么不好,接着发不行么?不行,这是因为美国政府没钱继续扮演圣诞老人到处派发礼物了。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今年预计在7%左右,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100%。

  问题又来了,政府都是借钱花的,哪个不欠债?日本的公共债务占GDP比例是美国的一倍多,已经超过200%了,而且日本经济那么疲软,为什么日本就没有类似问题?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像日本一样继续借钱?

  从理论上说,政府的负债上限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只要市场继续愿意买政府发行的国债,政府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借钱。况且美国现在的国债融资成本那么低,美国政府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毫不费劲地借到更多钱啊。

  但这就触及到了财政悬崖问题的第二层:政治博弈。美国奉行三权分立,政府和国会权力形成制衡。因此,政府花钱要国会审批,政府能借多少钱由国会说了算,这就是自去年夏天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债务上限”问题。

  设置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在于,政府天然具有借债冲动,如果不加以外部约束,政府很难自我约束,比如希腊等南欧国家。但这样政治博弈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政府负债触及上限,而国会又拒绝提高上限导致政府关门。最近一次纠纷发生在去年夏天,并直接导致标普取消了美国的3A评级。

  既然如此,国会为什么不批准呢?眼下经济复苏面临夭折风险,而政府借钱又轻而易举,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这就涉及到了财政悬崖问题的第三层:对政府规模的认知争论。

  政府规模是由开支来决定的,花的多就是大政府,花的少就是小政府。因此,国会设置债务上限的意义在于给政府加个盖子,不能让他肆意扩张。但为什么大政府不好?因为政府开支来源于税收,政府开销越多,意味着税就越多,老百姓的开销就越少。至今还在肆虐的欧债危机就是政府过度膨胀的恶果。

  和欧洲相比,美国的重心一直以来都是偏右的,即更支持小政府、低税收、低福利的政策导向。但由于战争和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政府在新世纪(002280)以来急剧膨胀,这是出现债务问题的根源。

  虽然美国国会也有左(民主党)右(共和党)之分,但和欧洲相比,“右翼美国”总体上来看还是对控制政府开支和规模拥有共识,这也是美国国会两党在财政改革的大方向上较为一致的原因。

  既然有改革共识,为什么两党的政治扯皮还这么严重?在必须削减的赤字问题上,的确两党没有分歧;但在如何削减赤字问题上,分歧就大了。这就是财政悬崖问题的第四层:改革成本由谁承担?

  按照民主党的方案,对富人要加税,尤其是最富有的1%的美国人必须作出更多的贡献,而共和党则几乎反对一切形式的加税,认为应该靠削减福利开支来减少赤字。因此,两党的分歧实质在于,富人和穷人,谁该为改革成本买单?

  改革向来都不是无痛的,因为改革一定会影响甚至损害社会既得利益。同时,任何改革方案都是有副作用的。如果顺了民主党的意思,美国就有变成法国的危险,对富人加税必然有损企业家精神,会抑制投资生产,最终有可能损害到穷人;而一味扩大福利开支,更有可能导致一个懒人社会。

  如果听共和党的,则美国将变成一个更不人道的国家,美国梦的褪色会长期降低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而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累积的社会不满最终将伤害社会共识,甚至引发动荡并伤害经济。

  因此,最终的改革方案一定是妥协。从不好的方面看,这种寻求妥协的过程有很大的副作用,财政悬崖就是最急迫的一个。但从好的方面看,这种改革方案的妥协过程确保了改革的公平性。

  光看美国政治的热闹是不够的,要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

  首先,不要将政治博弈一棍子打死,只看到其混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其确保改革公平性的一面。其次,全球范围的债务危机是对大政府理念的致命一击,未来缩小政府规模并提高效率,应是各国政府的改革方向。再则,改革政府财政唯有加税和减支两种途径,如何确保改革成本最大程度的均摊化,是政府和立法机构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