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钱江晚报:“腐败呆账”不可一赦了之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18日 1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钱江晚报

 



  不到一个月,一批官员先后接受调查,这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也激发了许多专家的“头脑风暴”。譬如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日前表示,官员财产公示应实行“有条件地部分赦免”,即腐败分子将收受的全部贿赂匿名清退了,并且在案发后,经查实退回的赃款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即可得到赦免。

  其实李的动议早在几年前便有人提过。例如王明高、吴思等人都曾经提议,如果我们用“绝不赦免”的方法,可以推算,“腐败呆账”只会越来越多,早知如此,何不废物利用,把这笔呆账坏账转化为改革的激励因素呢?

  我想,一些专家之所以提出要盘活“腐败呆账”,可能是借鉴了当年国企改革的思路。通过切割呆账坏账,把历史包袱转化成未来的财富。不过,用治理企业的思路显然是医不了腐败痼疾的。用中国人的道器关系来形容,企业相当于“器”,而公权力却象征着“道”。机器出了毛病,换个零件可能焕发青春;而指挥这台机器的灵魂如果部分发生了腐化,简单的赦免手术难以奏效。早些年,多地曾经试点“廉政账户”,甚至一些专家提议设立“全国退赃公开账号”,设计宽厚周全的退赃“挽救”方案,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被誉为“跳出了反腐常规思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锦囊妙计,不仅遭到老百姓拍砖,在官员内部也无人响应。

  问题还是在于,这一方案只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既没有合法性更没有可操作性。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幻想一次大赦第二天便能“河海清宴”,本质也是一种躁进主义。

  之所以有“腐败呆账”,按照经济学的理解,就是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就是说,必须严格控制出生率,并且放大死亡率,才能逐渐消灭腐败。这就要求,首先要通过制度把腐败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最近上下热议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些年这一制度成效未显,不是因为制度本身无效,而是遭遇了执行难。其二,如何让贪官“死亡率”符合法定标准?这就需要司法体系的改革,给予腐败以致命的终端打击,让“硬制度”制服“软权力”。

  一手抓出生率,一手抓死亡率,两手都要硬,逐渐挤掉呆账脓包,机体才能健康。试图给“腐败呆账”画地为牢,以为如此便能让其改邪归正,结果只能落得个——我是呆账我怕谁?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