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目前血液的黑市价格是每400cc卖1500元~2000元,卖血经济在医疗用血紧张的大城市悄然重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血荒最难缓解。更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卖血,已无法保证血液安全,无偿献血制度遭到严峻挑战。
“搞血”
有人开始有组织卖血
“搞不到血,就不能住院。”53岁的江西人夏国庆对记者说。
2012年11月,夏国庆的弟弟因肿瘤切除后再次复发,急需到北京再次进行切除手术,但他们被告知,筹不到手术用血就要等待,否则无法入院治疗。
这是他们一家第二次面对这样的窘困。2012年初,夏国庆带弟弟辗转从江西来到北京一家著名的三甲军队医院进行首次肿瘤切除手术。医院当时称因供血紧张,需要患者自己“搞血”。最终,夏家人花1万余元向蹲守在医院的“血头”王海涛、薛胜凯等人购买了血液。
这种血液买卖并非个案。2011年起,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用血短缺常态化。缺血的城市和规模也在增加。“2010年10月还没什么问题,到11月又出现新一轮血荒,铺天盖地,全国都开始血荒。”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杨文玲说。
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有些人开始有组织地卖血。他们在医院招揽需要血液的患者,再对外招募卖血人,从中牵线搭桥,赚取差价。随着地下血液交易增多,北京、广州、武汉等各地陆续有血贩子落网。
黑市
每400cc卖1500元~2000元
“要血吗?”“血头”出现了。201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一家三甲军队医院的献血大厅门口,一个穿蓝色上衣和牛仔裤,胸前斜挎黑色小包的30多岁平头男人,用低沉的嗓音向进门的行人兜售血液。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大门口的立交桥上,也三三两两站着不少“血头”,他们大多三两成群,男性居多,胸前斜挎小包,看着从血液中心门口进出、行色匆匆又面露难色的行人,便会主动询问“互助献血吗?”
夏国庆就是这样遇到“血头”的。今年年初,她拿着献血单在医院北门遇到一穿红衣的高个男子,4000cc血液开价2万元人民币。经讨价还价,商定红衣男子为夏国庆找九个“献血人”凑3600cc血液,剩余400cc由夏建庆的儿子献血补足,夏国庆支付1.2万元。谈妥后,红衣男子拿走了夏国庆的献血单。
输血的那天,夏国庆按约定来到医院输血科,红衣男子领来的九个陌生人已经早早排在输血科门口的队伍里。夏国庆被告知:“这些人献完血后确定患者到血就可以付钱了。”
这批“献血者”是被招募来的。他们和夏国庆素不相识。今年20岁的苏亮,即是被招募的九人之一。他在出租屋里上网时看到广告,“献血即拿到500块钱”,就联系上了招募卖血者的赵红军。
互助献血范围依法为“家属和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医院一般是直接告知患者家属,再由家属找亲戚朋友筹集。由于亲友关系很难验证,给了“血头”盈利空间。北京市曾规范献血流程,要求医院和血站都要验证献血者身份,患者家属必须在医院填写《互助献血申请书》中献血者姓名、身份证号等完整信息,医院盖章后,再拿到血液中心,血液中心也要核对献血者身份证号等信息是否与《互助献血申请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