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财经封面

方舟上的公司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25日 09: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财经天下

 



 财经天下2012年第20期 

  财经天下2012年第20期

  如果世界被毁灭,我们需要哪些公司上船,重建文明?

  2012毁灭与重建

  我们并非真的相信,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来临的玛雅预言,尽管极端天气经常带来这种感觉。

  “末日”即将到来,本刊希望通过封面专题,做一个大胆假设:如果现在的世界毁灭,我们要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

  想象一下:末日来临,人类没有像《后天》那样毫无准备,而是提前打造了若干只大船,幸存者逃出生天,重建家园。

  上船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上帝毁灭了现在的世界,我们是恢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田园牧歌、男耕女织,还是最快速度恢复现代文明?我们选择后者。

  公司是经济社会中最有效率的大型组织,所以我们假设重建是以公司为基本单位。那么,人类需要怎样的公司重建家园?

  首先,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许多行业意味着重新选择的机会。

  一般来说,新技术、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常常是由于替代成本太高。例如,只要人类还能低成本得到煤炭,那么风能、太阳能将永远处于边缘位置。

  其次,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另一些行业,意味着需要颠覆性创新。

  重建者将面对极其残酷的环境。我们专访了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末日”话题专家。在他看来末日无疑是一个“水世界”,只是水量大小的问题,“如果冰川全部融化,地平线会上升60多米,淹掉大部分城市”。

  总之,土地面积大大减少,可能只剩下三分之一或更少。当然,气温也会大幅下降。

  对农业的挑战首当其冲,我们必须优先考虑让那些对极端环境有所准备的公司上船。

  第三,效率比以前更重要,出于这种考虑,众多专家推荐中国公司来完成基础建设和方舟制造。

  那些“以一敌三”的公司也受到专家的青睐,实际上,许多公司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几乎所有和电有关的产品中,都能看得到西门子公司的影子。

  最后,末日意味着大部分文明被瞬间摧毁。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专家早已指出,现代社会由于复杂性导致的脆弱性,例如,发电厂、IT巨头的服务器、运营商的手机机站被淹灭后,所有的电视网、互联网也就不复存在了--电视和手机都变成了石块和砖头。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考虑那些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更加简单与稳定的产品,例如不需要基站的对讲机远比最新款iPhone更适合方舟。

  这不是重建指南,也不求面面俱到。“末日”是一把尺子,我们借此思考不同行业的未来和重新开始的可能性。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李琳认为,末日话题的积极意义是让我们反思自己的选择,“每个行业都要有这样的思考角度:既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对环境的压力最小。”

  最后,你如果因为我们的专题开始严肃想下这个问题,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科幻作家眼里的末日

  刘慈欣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

  1.新世界不会是彻头彻尾的旧貌换新颜。事实上,末日后的建设与现在从根本来说区别不大,无非是建立一个细节上更合理的城市来居住。现在的城市模式--规模、样式、结构都是从很长的历史传承下来的。末日重建因为从零开始,其交通、周边环境关系等可以不受历史因素拖累,但除此之外不会有太多新的东西。

  2.能带的东西非常有限。首先应该统筹的资源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设备。最直接的就是大批的粮食,其次是农业设备、农具、农具的燃料。

  3.冰山融化会淹掉大部分城市。既然谈的是末日,定义很清楚,就是人类文明的大部分个体都消失了。

  4.幸存者很少。如果你好奇末日对于人口数到底是什么概念,历史上最接近的可参考先例是:14世纪的欧洲“黑死病”鼠疫流行,夺走了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末日情怀都是戏--那些电影中的末日

  《未来水世界》

  地球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汪洋一片,人们只有在水上生活,有些人已经长出了鳍。

  《后天》

  地球一天之内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这部电影中,气候灾难在人类没有任何准备时到来。

  《2012》

  末日在2012年12月21日到来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的地震以及海啸。

  《地心危机》

  地球因为不明原因停止转动,导致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场急速崩解。原来没有磁场的世界如此可怕。

  《太阳危机》

  太阳即将衰竭,人类试图用飞船运送核子弹头,重新点燃垂死的太阳。

  《世界末日》

  灾难来自于一块即将撞上地球的大陨石。

  三种方舟方案

  张勇慧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及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1.深水钻井平台

  我认为,方舟的设计首先可以参考一下深水钻井平台。这种船的设计是能够长期停在海上,抵抗海啸和台风,而不用躲进避风港,毕竟,那时候汪洋大海中没有避风港。

  以中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例,设计能力可抵御两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首次采用最先进的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具有自航能力,还有世界一流的动力定位系统。

  2.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好处,第一是这种船也有足够的安全和耐用性。另外还可以搭载、起落各种飞机,鉴于未来没有可供飞机起落的机场,除了直升机,最方便的解决方案就是打造部分航母类方舟。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尼米兹”可以为方舟的设计提供些思路。

  “尼米兹”航空母舰是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与干船坞公司共同建造的,以舰载攻击机、战斗机、反潜机为主要武器的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是当代排水量最大、水面作战能力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舰艇,能执行多种任务,有“超级航空母舰”之称。

  3.豪华邮轮

  考虑到方舟同时要满足一段时间日常生活所需,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的豪华油轮或许能够提供借鉴。

  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魅力号”和“海洋绿洲号”,是史上最豪华的两艘邮轮,比泰坦尼克号还大5倍。其中,“海洋魅力号”从船首至船尾长度360米,宽66米,海平面高度72米,重达600吨,是法国埃菲尔铁塔的12倍多。它可以塔载6300名乘客和2000名船员,船上的一条步行商业街两侧有数十家饭店、咖啡店和酒吧,其中还包括一个拥有树木和植物的公园。船上还有一个两层甲板高的舞厅、一个1380个座位的戏院、一个滑冰场、多个游泳池、SPA馆、体育馆和一个攀岩墙。

  “海洋魅力号”通过将全新的“社区”理念引入游轮,将游轮空间划分为7个主题区域,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度假需求。7个独特的功能分区是最值得骄傲的标签,分别是:中央公园(独一无二的海上living park)、游泳池和运动区(有两个冲浪模拟器)、海上SPA和健身中心、皇家大道(有旋转木马)、皇家长廊(餐馆、商店林立)、青年地带和娱乐广场(歌剧院、赌场、夜总会应有尽有)。

  当然,如果考虑到成本和时间,这类方舟需要控制一下数量。

  先有它们,后又方舟

  造船厂

  当然了,造船厂的维修人员必须得上船。电影《2012》里说过了,诺亚方舟交给中国人造就可以了。

  中国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船厂有上海外高桥、中国船舶重工、江南造船厂、大连船厂等。

  如果需要高端方舟,可以考虑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芬兰图尔库公司。

  设计公司

  方舟设计公司也需要有部分人上船,帮助维护。

  说到船舶的设计实力,近年来日、韩、新家坡的造船能力都在急速提升,比如大宇船厂。但第一梯队的还是欧美的船厂,“海洋石油981”,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不过该平台是美国F&G公司设计。

  哪类公司来拯救地球

  许国祯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西门子东北亚区企业传播总监

  吴晓波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宋鸿兵

  《货币战争》作者

  从重建世界的角度看,那些登上方舟的公司应该拥有这样的能力和品质:

  专业知识、解决方案

  如果有机会造一座新城,我们应该选择更可靠、更高质量、更经久耐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开拓精神

  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未知,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因此,登上方舟的公司,必须是具备开拓探索的企业家精神、敢于不断向新领域进军的公司,并且具有顽强的精神,能够克服挫折。

  创新精神

  与开拓精神不同,如果说开拓精神是指敢做,那么创新精神是指如何做。文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之下,谁应该上诺亚方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一定要说,我希望首先是沃尔玛,一次性解决吃穿用的问题;然后是辉瑞制药;最后是一家图书公司,解决精神和知识需求。

  最好还能有一所大学,带一个图书馆。

  如果从延续商业文明的角度来看,有两种公司特别有价值。第一种是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公司。如早期的福特公司带领人类进入汽车时代,如苹果公司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这一类的公司是整个人类商业文明中的“种子公司”。

  第二种是能够提高信息交流效率的公司。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电报、电话,到后来的互联网,以及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信息流本身就是商业文明进步的脉络之一。

  怎么选择真是令人头疼。如果地球真的毁灭,我们又跑到新的大陆去,首先肯定是吃,那么食品公司要上船。至于重建人类社会的“种子公司”,我觉得现实中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上船,要不然就要通过很长时间,一步步进化成今天这样。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公司都是经过多少年的进化演化出来的,每个行业每个环节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只把那些骨干移植过去,中间枝节不管了,这样能存活吗?

  所以这不是只选择某些企业或某些行业的问题。每个环节都是连在一起的,少掉一个部分系统就不会工作了。

  最必不可少的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公司

  农业

  基因争论画上休止符

  朱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16年后,已经在地球上种植得越来越广泛。据美国农业部2011年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种植的90%左右的玉米、90%的棉花、94%左右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

  实际上,2011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的1670万名农民种植了1.6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耕地的10%,相当于中国可耕地面积的1.3倍。

  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抗议。

  大体上,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可以归纳为两类:一、威胁人类安全;二、威胁生物多样性。两种声音有时会交织在一起。

  实际上,至今还没有一例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转基因危害人类健康。但在转基因种植较多的美国,每个转基因产品上市或者要进行商业化种植前,都需接受包括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内的机构检测。

  在中国,是否放开转基因商业化,正处于相持不下的阶段。农业部在积极推动转基因种子研究,于2009年颁发了两种水稻和一种玉米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由此,各种反对声音潮起。这些争议想必会继续存在下去,但是,考虑到末日到来后,生存地域狭小,国家、民族概念缩小为社区,这些反对者所担心的理由将不复存在。

  至于生物多样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温饱优先。像中国要努力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样,未来在有限的土地上,需要解决更多的人吃饭问题,留给生物多样性的生存空间有限。

  两家最该上船的公司--解决极端天气的农业生产

  1.孟山都公司

  孟山都这家美国公司是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最大受益者。过去十几年来,无论是美国大规模农场还是个体农民,越来越多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

  由于改变了地球原有物种基因,孟山都上述所作所为备受争议。但出于商业目的,这家公司一向致力于使每一寸土地达到最优化投入和产出比。

  未来,人类很可能将面对极端天气,高温、极寒短期交替,干旱和多雨可能会持续超长时间,更需要那些抗寒、耐热、抗病、抗旱的种子。孟山都还建立了庞大的种子资源库,存有的种子资源超过了大多数国家政府行为积累的数量。凭着这些基础研究,为适应不确定的未来进行了技术储备和物质基础。

  2.耐特菲姆公司

  末日后的农业,不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而以现代化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将把极端天气屏蔽在温室之外。

  与计算机相连的温室可以连接灌溉系统、温度调节系统,这些系统有传感器与植物相连,真正实现植物工厂的概念。这将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瓜果蔬菜甚至主粮,都可以实现反季节供应。

  在耕地稀少的以色列,这种温室已经被用于向沙漠要耕地。现在拥有这些技术的以色列,被称为“欧洲的厨房”。

  以色列的耐特菲姆公司,研发出了适合沙漠地区的太阳能温室。这种温室除了环保节能,最大优点是适合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水处理系统要整体上船

  林剑

  赛莱默公司 水处理专家

  从现在这个世界来看,重建一套水处理系统最困难的地方是对交通的考虑,以及老城市地下埋有太多管道,包括燃气管道,电路管道等等,所以工程十分复杂。

  如果是新城市,规划起来就容易得多,可以挖得深一点儿、大一点儿,把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更有顺序一点儿。

  但是世界末日后,最困难的是设备的制造和产业的配套,这个产业涉及到太多的细分市场,所以只能让整个产业链一起上船。其中一定要有取水公司,就是从水源地拿水,其次就是负责输送的公司,再次就是水处理公司,然后是水处理设备的提供商,处理好以后还需要看是否达到使用需求,所以也要有一个专门的水质检测公司。

  基建

  墨涵

  中国基建公司是必选项

  天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管理总监

  说到城市建设,人类目前所居住的城市,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重建城市,那么领导城市建设的公司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类千百年来的文明融合进来。因此,可能只有中国的基础建设公司才能在短时间内做成这样的事情。

  中国与西方的工作方式,不能讲孰优孰劣,但是,中国的工作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西方公司往往更注重对人文的关怀和传承。

  在2012那样一个时间不等人,甚至时刻面临生存危险的时候,人类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快速建立起来的庇护所,因此,西方的工作方式会显得不合时宜。在过去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浩劫,但最终还是快速进入了一个相对发达的现代社会,这在西方可能需要几百年时间。

  至于基础设备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工、科特彼勒等都是设施非常完备的公司。其中,三一更适合作为基础设备的供应商。像科特彼勒这样的西方设备公司,他们很注重设备的质量,皮实耐用,但是,由于对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的要求,他们的制造周期非常漫长。而三一的设备,质量相对可靠,更重要的是,它的制造周期短,符合人类快速重建社会的需要。

  房地产

  我们需要瞬间造城

  郝杰斌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船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未来最需要的。万通的“立体城市”也试图在解决未来城市的需求。对房地产业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清晰的空间,一定能把房子盖得越来越好。我认为,房地产行业没有什么可以推倒重建的,房子还是一步步地盖,楼还是得一层层地盖。

  一旦地球毁灭需要重建的时候,万科没名了,万达也没名了,都没有了。所以没有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我觉得是要有想法的人,因为世界都是人创造的。而在诺亚方舟上的这批人,是未来房地产业的希望。他们开始时的任务就是要重塑地球,所以我觉得要带这三类人:第一类是有想法的人;第二类是有组织能力的人;第三类是有手艺的人。归根结底,就是要看哪一类人能够重新建造一个东西,所以就算你带一个王健林上去,他回来也建不了一个万达。人类从零开始的时候,王健林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历史了。那个时候就等于大家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千万别只带着一批公司老总上船,因为这些老总几乎都不是有手艺的。我们现在房地产这边有腕的,哪个是做建筑出身的?少!所以像中建几局的得带几个人上诺亚方舟。人类要想从零开始就是一个真正挑战极限的乌托邦。重建的困难就和人类老祖宗最早开始建城是一样,都是一步步来,一定不能违背。有人会说,你能带一个计算机上去,难道你还带着所有的建材上去?你带着所有的建材上去,你还下来干什么?我觉得这个逻辑一定不对。

  不过,我觉得重建后的城市不一定需要政府。6000年以前建的第一个城市不是由政府主导建设,而是自发组织建设的。所以我想说,城市从历史上讲就不是政府主导的。

  当洪水离去地球需要重建时,人类需要重新占据地球,这就需要一种快速的技术和方法。所以现在关于快速建设技术的东西,或许是想象当中应该需要的,就是比现在建房子的速度还要快。其实快速的方法就像造汽车,一定是工业化的拼装,就是并行生产、同步生产,然后工业化组装。

  所以我认为远大张跃的“天空之城”的想法那个时候会非常流行。但是流行会止于一个可以被容纳和忍耐的实践度。总体来说,重建后这四类公司比较受欢迎--“三万”加一“SOHO”。三万就是一个万科快速建住宅,一个万达快速建商业,一个万通可以快速建城市,还有一SOHO中国比较注意建筑设计。

  通信

  摩托罗拉为什么上船

  尽管在智能手机时代,被苹果、三星、HTC等诸多厂商挤压得不成样子,市场份额节节败退,但作为移动通讯领域的创造者、奠基者,摩托罗拉仍有不为众人所知的一面,也就是没有被谷歌收购的Motorla Solution公司。

  这是一家立足于企业级别服务的公司,与思科、华为一样,它提供的也是系统的配套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一款产品。但这些解决方案中,最出名的,也是与人最贴近的,就是摩托罗拉的对讲机了。

  这些在欧美大片--尤其在谍战片中屡屡出现的对讲机,是安保力量的通讯基石。而其关键之处,就是因为对讲机并不依赖现有运营商的通讯网络,也就是不会被常规因素影响其通讯效果。

  此外,对讲机设备在紧急沟通中和集体协作状态下,操作简单,效率远超手机,而且不存在通话占线的窘境。这些特质在“方舟”上颇为重要。各位大船上的工作人员,极其需要一个成熟耐用的团队沟通工具。很明显,在危机时刻,依赖于信号塔台的无线网络通讯很有可能被大量的数据或者语音服务堵塞,并没有那么可靠。

  同时,摩托罗拉的对讲机在耐用性上也颇为出名,大量设备均通过IP67防水防尘标准。在特殊领域使用的对讲机,其外壳也符合美国军用标准规格(MIL),在人类开拓新家园的恶劣环境中尤为重要。

  在二战时期,摩托罗拉出产的手提步话机SCR536活跃于各个步兵排。它的通讯距离长达17公里,超过同期轴心国同类产品,为反纳粹阵营的胜利添砖加瓦。

  而研发能力的强大和军工血统,可以让摩托罗拉更快地针对新环境开发出恰当的、具有军工品质的产品。

  提到摩托罗拉,不得不说的就是其在1987年提出的铱星计划--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铱星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卫星之间的接力来实现全球通信,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搬到了天上。

  但由于利用卫星完成全球通话和数据传输成本过高,败给了以地面基站方式进行全球网络覆盖这一方案,轰轰烈烈的铱星计划被告失败。固然符合加尔文家族改变世界的梦想,但科技理想化过于超前,市场没有同步开发出来,摩托不得不吞下净亏损50亿美元的恶果。

  但这项技术并非一无是处。在未来,地面基站被摧毁,全球移动网络处于瘫痪之时,铱星就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铱星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受站,每部移动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联络,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都变得畅通无阻。

  在人类开辟新大陆之时,基站的建设并不会那么迅速。而且,几乎从零开始的基站建设并不能第一时间连成通讯网络。远距离的通讯智能短期只能依赖铱星系统。此时,古老的技术就焕发了第二春。

  能源

  电力会成为主要能源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认为,至少在未来30年内,人类还离不开化石能源。因为除了用于供热、发电,石油、煤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化工。化工对现代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化纤、塑料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等等。

  至于替代性能源,实际上选择也很多。亚洲能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沈萌说:“我对未来世界能源的设想是太阳能、氢能以电力的形式提供主要能源。”

  需要上船的新能源公司

  1.核电技术相关实验室和公司

  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警告世人,核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逆转。不过,除去安全因素,核电仍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美国西屋公司和ABB-CE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法国阿海珐公司,都是重要的核工业公司。

  2.非常规油气开采公司和机构

  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了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可燃冰、深水油气、页岩气等。随着陆上常规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能源公司加大了对非常规油气的开发。目前,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等传统能源公司仍是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主力军,而且美孚在炼油领域、BP在深水勘探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采上,美国的EOG资源、大陆能源公司具有着明显的优势。

  3.光伏公司

  凭借屡创纪录的薄膜技术与规模化组件产能,美国First Solar Inc多次赢得光伏上市企业市值第一的位置,奠定了作为光伏行业领航者的地位。

  4.风电公司

  丹麦维斯塔斯多年来一直占据着风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中国的金风科技、美国的GE风电也都增长迅速。

  5.潮汐发电公司

  绿色能源公司,在纽约东河河底建造的涡轮机机组为利用潮汐能开辟了新的方式,这家公司希望未来能够为纽约提供25%的日常用电。

  6.生物质能公司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中国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质能发电公司。考虑到末日因素,卢森达尔的可替代燃料公司Algaelink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家公司可以用水藻提炼生物柴油。

  互联网

  末日之后的互联网

  魏武挥

  知名博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互联网是有中心节点的,中心节点被摧垮后,网络瘫痪,换而言之,没有互联网了。

  人类可能会考虑用卫星网络,也许人类会重启铱星项目。互联网恢复后,整个世界网络以移动为主。

  灾难之后的互联网世界并不乐观。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经济体制,然后决定了互联网体制。整个体系被灾难摧毁后,除却政府,很难再有足够的民间力量搞大规模的网络及网站建设了,极有可能包括ICP在内的服务都是官办的。这是典型的中心化体制,和互联网最初的理想完全相反,但也许是一条极其现实、极其可能的路径。互联网将彻底蜕化成一种“工具”而不是“文化”,没有百年历程,恐难挽回。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IT公司

  1.谷歌

  是一定要上船的。首先它服务器中有大量数据,如全球艺术馆、图书馆等。

  对于日后重建的工作,谷歌地图的数据可以指导出行,同时谷歌的检索功能可以提供极大帮助。

  2.亚马逊

  同样是要上船的。未来灾难重建期,亚马逊能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形成日常消费。日常消费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部分。同时亚马逊在服务器架构上的技术,其实很利于许多中小型企业。Twitter 曾使用过亚马逊的服务器。大难之后,应该会有中小型企业出现。

  3.Facebook或者腾讯

  这种具有IM社交价值的公司值得上船。

  像联想、三星这种硬件公司,完全没必要上船。虽然它们市值极高,现金储备极多,但手机制造公司随便一家靠谱的都可以,比如,富士康一家公司就可以生产电脑、手机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

  简而言之,社交、购物、搜索是未来必不可少的三个需求。

  综合类

  3家必须上船的综合类公司

  许国祯

  1.西门子

  如果要重建社会,我认为最需要的,就是像西门子这样的企业。西门子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几乎涵盖了基础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交通、建筑、工业生产、发电、输配电、医疗等等,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几家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就能在平地上造出一座城市的公司之一。

  2.通用电气公司

  与西门子类似,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业务覆盖范围广泛的公司之一。一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GE的物业和品牌的含义有过多次变化,每一次转变都被公认为是成功而明智的,因此多次被《财富》评为最具有创新力、领导力的公司。

  3.3M Company

  3M同样是著名的多元化跨国公司,业务涉及包括工业、化工、电子、电气、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文教办公、商业及家庭消费品在内的众多领域。

  交通工具

  末日之后的汽车

  殷承良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时至今日,人类最常用、最有效的交通工具仍是汽车。当洪水退去,人类重新用双脚站立在地面上时,这种四轮工具将再次承担起高效代步的工作。

  只是,那时人们可以选择不用石油来驱动汽车。

  石油至今仍是汽车业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距离寻常百姓家还有不小的距离。部分是因为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续航能力仍与普通汽车有差距等“硬件”因素,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一种“先来后到”的市场因素:与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羽翼未丰,配套设施不足,替换成本颇高。

  在灾难后的空白图纸上,电动汽车有机会扭转这一局面。石油是一种必然会枯竭的能源,在2012的天翻地覆后,这种能源没准儿已经七零八落,难以开采。

  与石油这种原始的一次能源相比,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有更丰富的来源。除了传统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科学家已经在研究受控核聚变及氢能,这些能源都可被转化为电能。

  此外,考虑到能量利用程度,新型电池的最终利用能量可能远远超过石油,比如锂空气电池。与目前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空气电池重量要轻很多,从而可以降低整车重量。在行驶的过程中,锂空气电池就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用于和锂发生反应来放电,因此可以延长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

  而一旦有了更为成熟的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原材料来源都不是问题。

  5家因电动车而可能“幸存”的公司

  1.IBM

  IBM公司于2009年启动了“电池500英里”项目,目的在于开发一种适合于家用电动汽车的锂空气电池,一次充电能行驶约500英里(目前普通汽油车的续航里程大都为300英里左右)。IBM力争最快5年后将生产出第一个锂空气电池样品,或许在末世精英团队的紧急攻关后,这一技术的诞生时间能大幅提前。

  2.美国A123公司

  A123的锂离子电池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生产技术全球领先,而作为锂空气电池面世前的过渡产品,锂离子电池技术仍不可或缺。A123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其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3.通用汽车

  雪佛兰Volt是通用第一款量产的电动车。Volt搭载E-Flex系统,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锂电池模块,该模块可以单独给电机供电,驱动汽车行驶,单次充电可在城市路况上行驶60公里。第二部分是一个发电模块,相当于一个发电机,这个模块非常灵活,可以通过燃烧汽油、柴油、乙醇甚至氢气等来发电,也可以选择氢燃料电池等电池模块获得电力。

  4.日产汽车

  聆风是一款五门五座掀背轿车,也是日产首款量产的电动车,更是一款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交付使用的零排放汽车。聆风已于2010年在海外上市,该车在完全充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16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在快速充电模式中,充电3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池80%的电力,完全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的需求。

  5.Tesla

  一个以硅谷模式建造起来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2008年,这个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版电动敞篷跑车。2012年,Tesla又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四门车型 Model S,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载的是电动发动机,该发动机由42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组成,在满充电状态下可以达到约483公里的巡航里程。此外该车可以在5.6秒时完成百公里加速,极速200公里/小时。

  面壁者说

  不残酷不叫末日

  刘慈欣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

  在《三体》小说中,面临高智能外星人入侵的世界末日,地球人选出了四位“面壁者”,赋予他们无条件调动全球资源的权力,以应付灾难到临后的状况,祈求末日后人类得以生存。

  如果玛雅人的2012末日传闻是真的,你是唯一一位“面壁者”,会怎样调动资源?对此,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想了很久,情况有一点不同,小说中的灾难是在400年后降临,在此之前可以有很多代人为之准备,普通人只要好好生活就够了,操心的是面壁者们;2012近在眼前,人类的心态会完全不同。

  最后,刘慈欣说,作为唯一一名“面壁者”,他只会往方舟上带三样东西。

  1.种子

  我认为,灾难后首先面临的一件事情根本不是建立新世界,而是怎么让人类生存下去。就拿大洪水来说,可耕地面积变少了,水退后,海水浸泡使土地盐碱化,粮食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整个农业体系就可能崩溃。

  大灾难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农业。但是让人类集中起来,更高效地生产农业,按照人类的历史以及现在的道德水准,不太可能实现--冲来的是洪水,不是人性洗脑剂。

  我想人类能做的就是,在灾难到临之前把适应性最强、产量最高的种子保存下来。这在挪威已经有个现成的--“末日粮仓”。这是一个种子库,坐落在距北极大约700英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地下深处,地球的农作物种子被保存在冰窖中。其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使地球上的冰川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60多米,它也会安然无恙。目前储存的种子种类在75万种左右,包括1500种秘鲁马铃薯、太平洋岛屿本土香蕉以及啤酒大麦等。这道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共可存储22.5亿颗种子。末日之前,先将它填满。

  2.武器

  我要带上的第二样东西是武器。

  如果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专用方舟,我建议用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空间来携带武器,因为要依靠武器来获取他人的或者保护自己的土地。

  末日不像汶川地震、日本海啸这样的灾难--社会的其他部分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自发自救来帮助灾区。末日级别的灾难爆发时,在没有第三方力量帮助的情况下,整个人类世界不太可能出现有组织的自救行动,最多是各个小区域、各个利益集团组织起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且很可能是建立在掠夺其他人生存机会的基础上。

  如果灾难迟迟不结束,战争几乎是百分百会发生的。假设的末日中,我们不知道它具体会是怎样的状况,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世界,不会是现在这样。

  3.知识

  资料和人才很重要,相应每个行业的人才、最尖端领域的人才需要带;基础科学与应用也需要带,这不是从实用的角度,而是考虑到文明传承。等到社会恢复生机,这些科学是要继续开展的,它是人类的最前沿和希望,带上它们也是为了确保人类文明不出现断层。

  然而,因为方舟容积有限,带人才的做法必将与现在的普世价值矛盾,能否真正实行也很难说。在大灾难来临之前,这件事除非秘密进行,否则几乎不可能。关于这一点,从人们平时对于谁谁又拿到了“船票”的调侃,就能看出来。

  人类对于末日灾难之后的社会形态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包括卢梭、伏尔泰或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些启蒙时代的人,不论是经济学的大师,或红色经典的学者,他们都没做这件事,这是十分遗憾的。

  “我们拒绝任何幻想”

  这不科学!

  《财经天下》周刊:如果为2012设计方舟,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案?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董国祥:这个有点儿太虚幻了,我无法想象,也没办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和我做的研究完全不搭界。

  《财经天下》周刊:如果2012之后,可以重建一个更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你有怎样的选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回答的范围。我们只能说现有的体制有哪些弊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进行改革,而不能说一下子全部推倒重来。

  《财经天下》周刊:2012,如果由贵公司负责灾后的基础建设……

  中铁建高管:2012?这个可说不了……

  凭什么让公司上船?

  《财经天下》周刊:2012,贵公司应该上船吗?

  阿里巴巴集团某高管:上不上都行。等一下,为什么以公司为单位上船?谁说公司是效率最高的大型组织?挺多公司效率很低。我也没想好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效率更高。

  《财经天下》周刊:你推荐哪些公司上船?

  刘慈欣:把公司带过去是不理智的说法。公司的定义就是生产产品,通过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获取利润,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品,但是灾难会摧毁所有的市场体系,公司即使存活下来,也是面目全非,没有市场这个基础,公司就没有意义了。

  不需要上船的好公司

  苹果公司

  苹果所有产品,从制造到使用都依赖太多外部资源

  利洁时公司

  虽然利洁时的杜蕾斯品牌家喻户晓,但未来造人更重要

  高通

  末日之后,没有人会再向高通交专利费

  瑞士银行

  瑞士银行保管着全球富人的财富及秘密。但末日后,钞票确实没什么用

  海底捞

  满船都是火锅味,你能忍得了吗?

  需要上船的没用公司

  调味品公司

  船上的生活本来就平淡,怎能再食不知味。

  LELOi AB公司

  旗下拥有世界顶级情趣用品品牌LELO

  CAA

  拥有大部分好莱坞和NBA明星经纪业务,擅长挖掘明星并最大化利用之

  EA

  美国互动娱乐软件公司,曾开发了众多热门电子游戏

  《财经天下》周刊

  本刊费劲巴拉做这期专题,不让上船,神都过意不去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