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一个陪伴消费者22个春秋的品牌,即将开始2013年的新篇章。3月6日起,由国家16部委参与的央视3·15晚会暨“3·15在行动”启动,组委会表示将通过记者卧底揭露种种潜规则,微博、微信上意见声音最大的行业也将作为重点参考,可能在晚会上曝光。目前,今年的315节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在各条战线上卧底长达数月的记者在跟踪、暗访、取证、拍摄等一系列流程上都承担了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是暗战,是现实中的“潜伏”。
“线人”
22年的“3·15晚会”,已经形成了“打假曝光”的一贯气质。将“有料”的节目呈现给观众,光有记者卧底是不够的。在315这个“特工队”中,“线人”有时就像水门事件里的“深喉”马克·菲尔特那般具有决定性。各类造假、掺假、卖假事件里的内幕人士可能并不是马克那样的FBI,但他们大多深入在最前线,从而能够获得很多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有能力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进行举报。今年,充满神秘色彩的“线人”仍然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以隐秘的通报者身份进行的爆料能为破解许多黑幕提供重要线索,并将为央视315的成功报道提供极大的便利。
这是某位记者的亲历。某天早晨,他接到线人举报掺假事件,于是火速前往了解详细情况。这时,线人即将从工厂离职,记者没有时间做周密准备,只有决定抓住当晚10点到11点这一进入工厂的最佳时机。“我没有办法,只有当晚就随他进去,”他说,“当时我给自己的任务是:通过画面与问话,证实他们是否违反作业标准。”
对于315记者而言,这种突发的暗访任务再平常不过。接到这样的任务后,他们可能会面对极其艰辛和危险的境地:调查期间,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一个步骤的走错,都有可能导致选题夭折,同时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记者来说,反跟踪或许和跟踪一样重要,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功脱身。
“脱身”
“在去年调查时,导演组要求必须多次进入厂家,一定要反复求证,这样是对厂家负责,是对公众负责,也是对315负责,”记者说,“很多时候我们卧底的难度相当大,要准备很多预案,比如万一被抓,就说有员工反映工资太低,我们来调查一下,后来果然被抓,幸好有应对方案,对方果然中招,欢迎我们明访,这就有了后来的明访,进一步砸实了我们的证据。”
同样,今年的315记者在进入每一个调查点或者现场之前都做好了预案,包括现场地形、以什么身份进入、什么时候造假分子警惕性最低甚至包括一旦出现最坏的情况如何应对、如何在第一时间撤退等等。如果遇到封闭式的现场无法和外界联系,记者需要进去前和总导演约定时间、出来后及时沟通。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甚至需要同时在一家公司内卧底两名记者,从而能够在情急之下相互照应。
“你离得不够近”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匈牙利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在315的取证中同样适用。暗访时,有时单个证据是不够的。尤其是涉及关键内容的证据,就必须在卧底时不断接近真相,打造一条甚至多条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证据链。在拍摄环节,必须要做到“三个到”,即听到、看到、拍到:关键内容要听到,重大事实要看到,重要证据要拍到,也就是节目证据链的完整必须要做到用事实说话。
仅凭线人爆料获得的消息可能并不全面,还需要内外结合共同调查,完善补充调查层面。记者的一个关键素质是有意强化平和心态,在深入内部的前段时间,有时不会进行实质内容的拍摄,而是用足够的观察、足够的时间去确认问题不是偶发,确认问题的实际情况,从而多次暗访、明访这样的"卧底大戏"也会时常上演。所有这些,都是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拍摄环节厚积薄发。
315记者与造假公司的斗争就是博弈,就是暗战。不论今后的调查、取证、披露工作会遇到怎样的阻力与困难,315人员都希望人们看到:他们的努力是值得的。曾多次参与315报道的记者说,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始终是取胜之匙,“目前的调查节目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今年315团队之间的配合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记者、摄像、主编、总导演,大家都是相互配合互相支持。面对造假企业越来越隐蔽、专业的违规造假,只有依靠团队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暗战的记者始终在孜孜不倦、冲锋陷阵。3·15晚会当天还会集合全国50多家媒体组成“3·15在行动联合采访团”,在晚会播出同时,第一时间分赴晚会涉及曝光的地方进行追踪报道。那么今年的3·15晚会上,又将有哪些不公平的侵权现象被揭露?曝光过后,又将追踪到哪些关于造假企业侵权的动态?又将引发怎样的行业讨论、甚至变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