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食品安全能否跨越“三重门”?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6日 10: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一个和尚有水喝 新华社发

  ■ 新华社记者 王海鹰 周琳 白靖利 王春雨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幕正式拉开,“九龙治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也将和人们告别。

  然而,能否为百姓提供“放心奶、安心猪”,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和严把控。人们期待新的监管模式,交出一份让消费者安心的“舌尖上的答卷”。

  “一重门”:机构整合能否终结监管乱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直言披露地沟油回流餐桌,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更是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进京。今年的两会上,食品安全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改变监管“分段脱节”的现状。告别了“九龙治水”,能否带来职能的转变?

  从肉鸡违规用药流入餐桌到白酒塑化剂超出限量值,近年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都在网友、媒体或业内人士“曝光”后,执法部门才介入,“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的现象一直没有杜绝。

  “多头监管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还会导致‘马后炮’监管。”全国人大代表董雅娟说,形成监管统一,既能在某种程度上遏制监管过程中的“浪费”,也能提高行政效能。

  模式的改变不代表问题将不再出现,食品安全也不会“零风险”。无论是种植养殖环节的责任缺失,流通环节的标准打架,还是监管部门的执法不严,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卷土重来”。

  职能转变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杜绝“养鱼式执法”“办公室里看样本”等乱象。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认为:“破解这一痼疾,需要在机构改革中落实收支两条线,一方面保证经费,一方面扎住监管机构的小金库,切断其与不法企业的‘脐带’。”

  禁止以罚代法、变相“坐收坐支”,让罚款与部门利益脱钩,必须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和经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绝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在基层,一些代表建议,将地方政府的工作责任制、经费保障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重点。

  “二重门”:源头“违规”如何控制?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此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改革,并不涉及农业生产环节。而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恰恰是农业的种植、养殖环节。

  “食品激素已经影响到下一代身体健康,把民族体质推入了一个危险境地。”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说。

  到处都有生长激素的影子。由于农业生产环节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对于违规使用生长激素现象难以监管。

  “监管对农业生产环节缺少控制力,部分农民一味追求产量、品相、见利忘义、种植养殖环节不规范。”董雅娟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保安认为,食品龙头企业搞规模化种植、养殖,带动农户规范操作、集约经营,有利于杜绝农业生产环节施用“违规药物”的现象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徐新荣说,生产上乘的放心食品就该有相应的收益,要让“谁诚信,谁挣钱”成为积极的利益导向。

  “三重门”:“食品安全防火墙”如何重建?

  在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的民事赔偿足以让肇事的食品企业破产;在韩国,如果因制造或销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内将被禁止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在日本,每份食品都“建档案”,通过“重重关卡”才能登上百姓餐桌。

  中国食品安全的“天”屡屡被“捅破”,在拷问生产经营者道德良心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和社会诚信的“失守”。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这次机构改革之后,食品安全法也需要抓紧进行修改。改革迈入这一步,要把改革的成果通过修改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拯救“道德滑坡”需“刚性约束”。一些代表认为,应落实食品安全的“黑名单”制度,让企业违规后终身禁入,真正形成震慑力。

  宋心仿代表认为,应整合现有信用信息渠道,建立全国联网的“食品安全电子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实行“问题食品”的可追溯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毕宏生说,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需要监管部门在产业的每个链条成为“千里眼”,让不诚信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