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杨涛:金融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8日 09: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建设金融中心始终是国内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金融中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三方面的前提。

  首先,衡量金融中心的标准是什么。一方面,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通常取决于是否具备基础性条件。例如:在经济环境方面,也表现为小型区域经济中心;在贸易环境方面,对外开放与经贸发展程度较高;在城市发展水平方面,区位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突出;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金融人才资源;在法律监管方面,具有灵活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管;在其他方面,往往还有金融发展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一个城市是否能被称为金融中心,先要分析的是,其金融机构体系的健全程度、金融机构筹资和投资的能力、金融产品创新、支付清算等金融设施、金融人才的聚集等,是否达到了领先程度。如果从全球范围来衡量,则还要考虑资本开放程度、货币体系稳定性与金融安全性。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以金融中心标准来判断,包括上海在内的多数城市,还难以登上国际金融舞台。同时,大多提出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也只具备了部分形成条件。

  其次,要明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中心。从全球范围看,根据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可分为三类:全球性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国际性金融中心,如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区域性金融中心,如美国芝加哥、苏格兰爱丁堡等。与这些城市相比,包括上海在内的诸多国内城市还相距甚远,这不仅是城市自身的问题,还有整个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相对落后的制约。

  对最具潜力的上海来说,更有希望的是成为具有较好的跨国影响力的国际性金融中心。而对于北京、深圳,更大的可能是建成以国内影响力为主、兼具一定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严格来看,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空间布局已不再是影响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制约了。在此背景下,一国要形成太多的金融中心,显然是不可能与不合理的。所以,笔者认为,对国内其他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城市来说,更应着眼于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线,构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而不仅是金融业的创新与集聚。所谓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指的是为特定区域内的实体经济运行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业务聚集区。

  最后,依据金融中心的标准,我国内地建设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最缺少的因素,一是人力资源环境(金融人才及其他高端人才)和法律监管环境(法律完善程度、行政干预程度、监管的有效性等);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产品创新程度;三是资本项目开放程度。

  对于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还需认识到,若金融发展不适应,不论是超越还是滞后,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造成阻碍,甚至产生挤出效应。如在中西部地区,若三次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则过分强调金融反而会更加扭曲经济基础。所以,应该重视以金融来促进经济优化。此外,短期内硬环境似乎比软环境重要,长期内则软环境比硬环境重要。

  总之,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尚未完成,经济结构与居民福利亟待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更需强调服务实体的金融中心。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