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冯海宁:用税收养景区是一箭多雕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7日 14: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刚刚过去的五一,尽管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内1200余家景区实行优惠,但记者比较发现,景区价格普遍存在外地省市高于北京、国内高于国外的怪象。业内专家表示,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方式的不同,一些地方把景区作为税收的来源,这种管理方式与北京、国际其他地区用税收养景区的管理方式恰恰相反。

  有网友去年就曾披露,中国景区门票价格“世界领先”,引发过热议。再比较部分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就会发现其他省市高于北京。究其原因,其他省市的地方政府把景区当成了一种税收来源,而北京和国外一些地方,则是用税收养景区的管理方式来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显而易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天壤之别。

  无疑,把景区作为一种税收来源,把门票涨价作为一种增收手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游客减少,地方旅游业甚至整个服务业就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用税收来养景区,门票低价或者免费,则会吸引来更多游客,旅游业收入或者说地方税收自然“水涨船高”。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常识,然而,很多地方政府要么是真不懂,要么是假装不懂。

  不管是真不懂还是假装不懂,都有必要普及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即景区高价门票是“杀鸡取卵”,而用税收养景区则是“一箭多雕”:其一,用税收养景区是小投入,景区低价或免费后是大产出。例如,杭州西湖10年前免费,200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到了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相比旅游总收入,财政对景区补贴显然是“毛毛雨”。

  其二,景区低价或免费将带动地方就业和居民收入。旅游业可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几十个相关行业发展。据悉,2001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为698万人,旅游就业总人数为3578万人;而到了2012年,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10.5%。2015年就业人数将达到1亿人。如果多数地方用税收养景区,显然,旅游就业人数和居民收入水平还会大幅增长。

  其三,用税收养景区与国际“接轨”。从相关报道来看,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拿财政资金补贴景区。如果国内景区与国际“接轨”,必将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比如,门票低价的法国卢浮宫、墨西哥金字塔等景区通过赞助、工艺品销售等多种方式经营,可借鉴。假如景区门票高价,恐怕就没有人愿意赞助。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税收养景区,可让景区回归公益属性。众所周知,景区要么是大自然杰作,要么是祖先遗产,并不是某个地方政府的“专利”,岂能当成赚钱工具?也就是说,大多数景区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尽管景区有维护成本、人工成本等,但这样的成本应该通过“免费吸引游客—带动税收增长—税收反哺景区”的方式来消化,这才是正道。

  去年,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从财政支持加大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景区及地区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降低门票价格,“长远目标是免费”。但这样的“免费梦”何时照进现实还是一个问号。尽管一些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但相比收费的景区还是极少数。尽管今年五一前发改委宣布国内1200余家景区实行优惠,但“优惠令”却遭遇“软抵制”。由此推断,距离景区免费时代还很遥远。

  冯海宁(北京 职员)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