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中国经济全面超越发达国家机会来临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10日 10: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人民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中国经济三大难题: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这是令全体中国人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历史性进步。然而,根据国际经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侯永志:毋庸讳言,中国现在也进入了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

  这些矛盾和问题来自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对外关系等领域,其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有这样三大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二是社会多元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三是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

  祝宝良: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态势看,经济运行中存在三大严重问题,表现在: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泡沫突出、金融风险显现。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究其原因,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政府干预和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等体制性问题才是产能过剩的根源。”

  其次,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明显超过居民承受能力,导致居民和企业热衷于房产投资,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压。“中国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在于土地制度、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依靠土地经济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祝宝良认为,“房地产问题严重压缩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成为现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瓶颈。”

  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地方政府不能举债的现行财税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举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平台公司负债增长较快,预计到2013年,这项信贷规模总额将超过12万亿元,而这些负债中85%左右依靠出售土地的收入支撑借贷和偿还。

  王远鸿:一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二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随着入世、人口等红利空间缩小,传统竞争优势特别是成本优势减弱,而技术、制度等因素尚未发挥足够的支撑作用,劳动力素质、创新能力、管理效率仍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既要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注意防范和化解日益累积的地方债务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是化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长期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核心动力是改革

  展望2013年以及随后几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既要着力扩大内需,又要压缩过剩产能,调整压力明显加大。

  侯永志:一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要通过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改变“以GDP论英雄”的想法和做法,引导各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切实推动结构转型,倾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增长空间;通过实施“营改增”等改革措施,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新技术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减轻产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三要以合理化收入分配关系为核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份额;推进相关税制改革,加大二次分配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四要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要优化进出口结构,更好发挥进口对提升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着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要大力促进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出去,扩大“中”字头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祝宝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政策目标应该是切实处理好融资平台公司、影子银行、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风险,淘汰过剩产能,降低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业的债务,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需要从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要素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入手。

  从目前的改革条件和紧迫性看,应先推出行政管理体制、要素价格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次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然后择机全面推动财税和土地制度改革。

  王远鸿:一是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处理好韬光养晦和针锋相对的关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机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坚决反对各种保护主义,推动建立良好的国际市场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营造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是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构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推进改革攻坚,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共进。将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范围,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改革,加快构筑社会保障网。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