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 齐中熙)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甚至低于人们预期,由此引发外界担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拐点”;有人则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信心动摇。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问题?
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继去年末季度增长7.9%后,中国经济今年前两季度分别增长7.7%和7.5%,增速持续放缓。究其原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认为,主要是由外部需求疲软和内需不足共同造成的。
即使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7.5%的增速仍然是颇为强劲和健康的,从全球来看更是如此。
庄巨忠说,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随着发展程度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如果这是因为政府政策更聚焦于增长质量而非速度而导致的话,这一增速是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仅如此,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明确表示,鉴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完全释放、劳动生产率提升空间很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未来中国仍有支撑高增长的巨大潜力存在。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整体劳动力价格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较低。其次,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中国市场的整体潜力还未充分发掘出来,落后地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他认为。
从大趋势和中长期来讲,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巨大国内市场空间,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以及国际合作的红利仍有巨大释放空间。
调整升级后劲可期
7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3年首批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尽快落实今年第二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全面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为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奠定基础。
“这是政府主动加快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认为。“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企业当前较可行的方式是推动产品升级,趁市场有所好转加速去库存,进而盘活资金,从低端产能中抽身出来。”
当前,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国正面临多年未有的内外错综复杂局面。旧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已成共识,而结构调整阵痛也将助推经济的换挡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已行至一个重要关口,不改革、不调整将牺牲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往的经验表明,中国越是调整,就越有人唱中国硬着陆的风险。中国要想谋求长期发展,转型就是要动真格的。
“当前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也为调整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赢得了空间。”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事实上,阵痛背后的升级已初露端倪。上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4%,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高。
专家认为,加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换装“升级版”引擎,增长后劲可期。
改革释放长久红利
8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务部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等。
专家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以政府放权为标志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经济的换挡升级需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贾康认为,“用改革的措施激发活力,用转型的办法增强动力。其核心是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更多地靠市场力量去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偏弱,有针对性地采取稳增长措施、保证增速不跌破下限是必要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改革那些束缚经济活力的体制机制弊端。
自8月1日起,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
在投融资领域,国家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一项项改革接连出台,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释放红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