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上海发展应定位于“纽约型”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29日 09: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解放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 本报记者 廖勤

  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之所以成就今日的地位,各有其历史渊源。

  “伦敦、纽约两大金融中心,在形成之初都依托了母国的强大实力作支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伦敦得益于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后造就的工业实力,英镑又是当时的国际主要货币;纽约则背靠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之间的“美国世纪”,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英国的衰落,美国强势崛起,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迄今仍未改变。因此,伦敦和纽约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英国和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后盾。

  “香港和新加坡之为自由港,正如其名,是以自由为依存,重在开放、法制、透明。 ”陈凤英说。

  在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上,四座城市也各有“比较优势”。

  伦敦和纽约各擅所长,陈凤英介绍,纽约的强项在于期货交易,凭借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有利条件,掌握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而在货币交易上,伦敦又比纽约更胜一筹,无论是银行间交易,还是货币、外汇、保险、票据的买卖,伦敦都首屈一指。

  香港和新加坡的自由港角色也是同中有异。香港的“金融中心”色彩比新加坡更为明显,尤其是借时差与伦敦、纽约更好地形成互补。而且,香港在地缘位置上背靠中国大陆,后者既为其提供资源,又是其一大市场。新加坡借助港口多的优势,发展贸易和海运。 “从这一点说,香港比新加坡更具竞争优势。 ”陈凤英说。

  无论是金融中心,还是自由港,都让四座城市获益良多。

  凭借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立法、高度透明的监管制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没有随风而去,仍为英国创造了大量财富,英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都来自金融中心的产出。凭借纽约的“金字招牌”,金融危机后,华尔街的虚拟经济率先复苏。自由港地位让香港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加坡的经济腾飞更是明显受益于自由港,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韩国也受到金融危机打击,唯独新加坡几乎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陈凤英认为,上海的城市定位应更接近纽约类型,即一座拥有巨大经济影响力的城市,成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以金融中心为例,上海已有历史积累。解放前,大批外资银行就进驻上海,上海已类似于自由港形态。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金融发展起步也早,浦东陆家嘴已成为央行主要机构、国际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驻扎地。因此,上海应该像纽约那样是全方位的金融中心,特别是未来要掌握商品定价话语权。而且,上海更具备“纽约化”的特点和条件。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地理优势相似。上海和纽约都是港口城市,航运、海运、物流发达,便于开展贸易,这是伦敦所不具备的。

  不过,陈凤英指出,上海成为“纽约型”城市的前提之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当然,这一进程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20年时间。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纽约型 金融中心 的新闻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