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流动性紧张”会否再度来袭——当前货币信贷走势三问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15日 17: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新华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 去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逼近8.9万亿元,创出4年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更是以17.29万亿元的水平刷新历史纪录。但与此同时,去年我国银行体系又连续多次出现了流动性紧张局面。

  如何看待“流动性紧张”和“贷款创新高”的同步上演,今年“钱流紧张”会否再度发生,如何影响百姓财富,种种疑问备受市场关注。

  “钱紧”与贷款创新高:去年资金面缘何上演双簧戏

  在贷款量和融资规模纷纷创出近年新高的同时,去年我国银行间市场却频频上演流动性紧张的大戏。

  继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3.44%的年内高点后,每到月末,货币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会有所上扬,在去年12月下旬的几天,利率水平更是一路飙升,向年内次高发起冲击。

  一边是信贷投放创新高,一边是利率水平创新高,银行资金面的这一诡异现象耐人寻味。

  “去年的社会融资规模虽然攀升至历史高点,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相当一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系统里打转。”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月末资金需求较大、央行流动性闸门收紧、同业市场疯狂拆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本该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暗度陈仓进入到投机市场。

  在专家看来,“钱紧”与贷款创新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钱生钱的高收益领域,体外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巨大的“钱窟窿”;另一方面,鉴于市场压力,央行又不得不投放更多的资金去填补窟窿,导致恶性循环不断上演,结果资金价格越来越高,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

  收紧还是放松:“钱紧”局面是否再度发生

  如果给近年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增长绘条曲线可以发现,过去几年来,流动性投放呈现不断上扬的局面。目前这一状况已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无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看,还是从管理层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角度考量,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

  从去年下半年起,“降杠杆”已成为央行货币调控的一大思路。央行日前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央行提出‘降杠杆’‘去产能’,意味着相对于过去几年而言,今年货币投放的闸门将有所收紧。”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判断。

  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降杠杆”的开始:起到向市场投放资金作用的逆回购操作,目前已连续五期暂停,明确传递出“紧平衡”的政策信号。而央行日前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适度”两字颇有深意。

  对于今年的货币信贷走势,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条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紧,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专家认为,受央行货币调控“降杠杆”的开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难有明显改观、外部资金大进大出等因素影响,今年银行资金的周期性紧张现象或将成为常态。

  “只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央行货币调控继续强化‘降杠杆’和‘去产能’的大方向,那么未来每逢月末或季末时点,对有些金融机构来说,‘钱紧’就极可能再度出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宏波认为。

  升值还是缩水:百姓财富影响几何

  货币信贷形势的新变化,对百姓财富的积累无疑将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经济学理论,货币投放与物价上涨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往往容易带来物价、资产价格的高企。“2009年我国信贷投放达9.6万亿元,就曾助推物价、房价的大幅上涨。现在随着‘降杠杆’的开启,今年物价大幅上扬的概率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降杠杆”的开启对股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进入新年以来,不少股民发现,股市没有走出开门红的行情,而是持续出现阴跌走势。对此专家认为,大盘震荡一方面源自IPO重启压力,另一方面也与资金面持续收紧分不开。

  “降杠杆”的开启还有可能对影子银行和理财市场产生间接影响。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按照监管层控制表外融资、逐渐监管影子银行的思路,影子银行扩张势头有所收缩。而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随着政策的收紧,影子银行的风险或将有所暴露,届时不排除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链断裂的可能,与之相关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或会受到影响。

  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降杠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将加大未来房价走势的不确定性。

  “房地产价格过去10多年的大幅上升引起投资者对未来泡沫破裂的担忧。从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以及住房空置率等指标看,我国房地产价格已经逐步远离市场的基本面因素。但是,什么时候预期会发生变化,以及什么因素会引发预期的变化,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报告称。(记者王宇、安蓓、吴雨、王培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