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其实,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地方立法,北京并不是第一家,去年年底,陕西省就已经通过了这项条例,安徽、贵州等省也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立法。防治大气污染上升到立法的层面,是否会起到实质的效果?我国其它地方能否借鉴北京的经验?继续来听报道:
有法可依,北京今后防治大气污染力度必然会加强,相应的措施也会跟上,那么,能否立即就见到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昕教授表示,法律的制定到执行还需要一个过程。
刘昕:法律的制定到执行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法律的执行过程还需要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政府还需要在一些具体的措施上继续深化,包括相关的执法机构,执法的方式,以及执法的力度。我觉得政府可能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但是我觉得有的立法本身,我们还是看到希望。起码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提到了一个足够高的重视的层面。我相信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北京一定会越做越好,尽管难度依然很大。
目前,我国多地已经或正在就大气污染防治进行地方立法。刘昕教授表示,北京的做法应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刘昕:大气污染的治理肯定不是某一个单一城市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这种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的大气污染是整个国家的问题。北京市采取的措施在探索出经验以后有必要向全国其他城市扩展。各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地方法规。应该是全国一盘棋,大家一起来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它代表了一种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因为我们的污染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说到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大家很容易把今年秋季将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联系到一起。刘昕教授认为,这不仅仅是为了APEC会议。
刘昕:我觉得APEC会议的召开对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觉得绝对不仅仅是为了APEC会议,而是为了这个城市长期、健康、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