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寻找农业海外投资的机会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7日 17:1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郭勇)3月24日,中粮集团与荷兰Nidera公司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Nidera公司51%的股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是我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合作之外,首次控股欧洲发达国家著名农业企业。

  Nidera 公司1920年于荷兰鹿特丹建立,以大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经营品种,年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总贸易量超过5200万吨,产品售往全球超过60个国家。

  Nidera公司对于仓储、物流网络建设着力颇多,在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南美地区拥有完整的仓储、物流网络,内陆仓储127万吨,其中阿根廷47.7万吨,巴西58.7万吨;年中转能力1353万吨,其中阿根廷550万吨,巴西303万吨,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北美和欧洲地区的仓储物流设施十分完善。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此次中荷农企合作,可以使中粮深入世界粮食市场价值链的核心,向海外粮油收储、物流和加工设施适度延伸,也让Nidera公司从中粮的国内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网络中看到中国的市场机会。

  荷兰农业发展启示

  荷兰是 “小国”大农业的典型。

  荷兰人口仅1600万,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荷兰又是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近10多年来,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仅次于美国。2013年,美国农业出口1409亿美元,荷兰农业出口790亿欧元,约合1088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曾在荷兰进修学习。在他看来,荷兰的花卉产业是一个“世界奇迹”:它占据着世界花卉60%以上的市场,每年仅卖花的出口创汇就达50亿美元以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郑风田认为,高科技造就技术储备是荷兰鲜花经济的第一竞争力。他当时在荷兰学习时参观了不少荷兰的种苗公司,许多公司仅郁金香就有高达上万甚至十多万的品种,通过温控等现代生物高科技,他们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控制颜色、形态、大小、开花时间等,几乎可以满足客户的一切要求。其次,配套产业发达,包括花卉育苗、灌溉和收获设备、包装、专业公关和广告公司、花卉出版商等,提供全套服务。最后,荷兰有世界知名的拍卖场,花卉市场的价格比较透明,当地高效的运输系统保证24小时送达。独一无二的综合优势,使荷兰花卉产业保持持续领先。

  在荷兰,当一个合格的农民并不容易,一个年轻人需要接受5年专业教育后才能从事养牛,在家庭农场见习3年以上才能独立工作,人到中年后才能成为家庭农场主。荷兰农民收入在全国中等偏上。

  荷兰在种业知识产权数量上位居世界第6,具有丰富的专利储备和世界范围尤其是欧洲农业贸易经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危机”不断出现,深受食品安全困扰,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矛盾冲击我国粮食安全,农业企业大而不强、可信度不高、缺乏世界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此次中粮收购Nidera公司51%股权,无疑为弥补我国农业产业高端链条不足提供镜鉴。

  “走出去”已成趋势

  “确保粮食安全的最好方式是到海外种地。”这是王丰在今年广东省政协会上的提议。

  王丰是广东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他认为,广东口粮自给率约三四成,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省调入或进口。但广东工业发达,高产田块在减少,海外种粮是可行的方式。

  “海外种地最重要的是成本和气候。”王丰分析,比如水稻种植,泰国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泰国水稻生产分成雨季和旱季,头季稻在雨季种植,低洼雨养稻田5-6 月播种,有灌溉条件的7-8 月播种,最迟12月收割。二季稻在旱季种植,一般12 月下旬播种,次年3-4 月收割。“泰国可生产时间长,距离中国比较近,运输成本也比较低。但是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我国在泰国制种比较多,普通粮食种植比较少。”

  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宋敏认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土地资源。“目前我国农业投资虽然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但最多的还是非洲。非洲有些国家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业种植,生产成本极低,因此距离反而不是制约因素。”

  河北汉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非洲种植先行者,他们在乌干达首期种植2600亩蔬菜成功之后,制定出26万亩的开发计划。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乌干达人均收入较低,对于外来的投资和实业项目非常重视,给予来自中国的农业开发商不少优惠条件。

  中国人在赞比亚的种植更为典型。赞比亚中国人经营的商业农场,小的仅几公顷,大的有几百乃至几千公顷。有私人投资,也有国资农场。赞比亚最早的中国农场是位于首都卢萨卡附近的中赞友谊农场,由中国农垦集团和江苏农垦公司在1989-1990年建立的合资企业。在赞的6家国资农场均为商业化农场,在当地市场出售产品,其中一半能盈利。

  宋敏和王丰都认为,虽然我国海外种植分布较广,但是规模并不大。2007年,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兴农贸有限公司在刚果(金)获得了280万公顷的土地,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种植园;2009年,有报道称中兴公司获得10万公顷先前没有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但是这些宏大的计划无一实施,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走出去过程中并不少见。

  海外购地受限越来越多

  我国人口众多,在不断提高的食品需求面前,土地面积不足成为很大的制约因素。但在有些国家,情况正好相反,土地富余十分突出。南美洲的巴西共有可耕地面积2.8亿公顷,已耕种的仅占五分之一;非洲可开发的耕地面积8亿多公顷,实际利用只有四分之一。这为我国海外种植提供了基础。

  但是,比较效益的低下,使得走出国门的农企很少选择粮食作物。

  广东农垦把主打产品放在橡胶上。从2002年起,广东农垦稳步推进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种植,在泰国和越南扩建橡胶加工厂,目前天然橡胶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7万吨。

  2011年,重庆粮食集团投资约5亿美元在巴西新建大豆产业园;同年,黑龙江省农业局投资1.58亿美元与巴西合资在当地共同种植大豆。天津聚龙集团于2006年起在印度尼西亚经营棕榈种植,目前总面积已达2.4万公顷,成为国内棕榈油贸易份额最大的企业。

  但是,海外种植面临着新的困难。2013年,巴西政府出台法令严控外资购地,规定外国人、外资企业或外国人控股的巴西企业,不得购买或租赁250—5000公顷以上的土地。今年又出台了更为严厉的土地限购法令。另一个农业大国阿根廷也开始限制外国人买地。

  如何寻找有效的海外投资方式,弥补我国农业土地紧张的短板,已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