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农业“走出去”:融资为王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27日 17: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国际商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服务的金融品种和方式。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这把农业“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

  “两个基金”首次写入文件

  2013年9月,商务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3.2%,占总流量的1.7%;从存量看,2012年末,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49.6亿美元,占总存量的1%。对外投资中农业所占比重虽不多,但近年来增长迅猛,2004年,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2.8亿美元,2012年已增长了5倍。

  农业“走出去”最近备受关注。去年12月6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积极推进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核心是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农业也要“走出去”。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这个说法在‘走出去’战略中有提到,但是写入一号文件还是首次。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将主要面向进出口贸易,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则主要是针对农业‘走出去’战略”。

  海外企业:融资确有困难

  融资难是海外农业中企目前遇到的切实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夏海龙表示,“境外开发所需资金目前主要依靠企业自筹,筹集方式和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境外农业开发的瓶颈”。

  国际商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莫桑比克农业项目的一位中企负责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在国家层面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多,但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可能性还比较小。我们十分关注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其中关于‘海外农业发展基金的提法’。”

  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商业银行对海外农业投资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通常采用“内保外贷”的方式,但有些企业在国内体量不大,固定资产多在国外,因此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他们的态度大多非常谨慎,要看海外是否已经有了项目,还要看项目的规模和进度。”该负责人说。

  对此,夏海龙认为,“目前我们缺乏对投资国政策的了解和对项目的科学评估。海外农业项目不仅受自然条件、技术适应性、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还受投资国政治局势变动、经济政策变化等特殊风险的影响”。当前我国缺乏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不仅企业难以有效地判断投资风险,也给金融机构的投资带来了难度。

  夏海龙建议,应放宽对农业“走出去”中企的融资条件。对“走出去”的企业,凡具备上市条件的,优先推荐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外应建立和完善保险体系,国家通过补贴支持的方式鼓励保险公司设立专门针对农业对外投资的保险险种,主要承保企业在境外农业投资之后可能产生的非常风险。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