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资料图片)
在深圳特区迎来自己“而立之年”的时刻,不论是回顾特区的成功经验,还是观察她正在探索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区建设的典范,深圳的成长对其他特区甚至中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8月,《深圳2040城市发展策略》项目正式启动。这份新鲜出炉的研究计划打算用12个月左右的时间,为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探索途径。“我们希望这份发展策略首先能突出创新特色,让深圳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前列、勇当先锋。”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这样说。
坚持改革、深化开放——从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特区成立那天起,改革、开放就被烙印在深圳特区每一步的发展脉络之上,成为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早在建立之初,特区就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创造了“深圳速度”,让全国为之振奋。
深圳的改革,是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在扩大开放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之举。
30年来,深圳利用外资和国际先进技术,从“三来一补”企业起步,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形成了较高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和高度的外向型经济。1979年以来,深圳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56.2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27%。2009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6家。
“通过坚持对外开放,自身资源不足的深圳快速吸纳国际资源和要素,不仅迅速改变了自身面貌,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说。
深圳的改革,是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体制改革的统筹行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在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行电子政务,改革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10年以来,深圳还率先在全国推进“大部制”等改革举措,为全国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
深圳特区的成功,在于坚持把创新当做特区的灵魂和生命。深圳的创新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作为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深圳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