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春潮涌动看鹏城——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文化建设巡礼

 

CCTV.com  2010年08月25日 14: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深圳特区(资料图片)

  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市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

  目前,深圳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进一步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不断拓展,优秀文化产品有力地拉动了文化消费。与此同时,深圳市民也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文明素质得到提升。

  深圳特区已全方位跻身于全国文化发展的第一方阵。文化发展的“深圳模式”折射出的是经济特区30年成长的路径。

  春花一点——深圳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借书成功,请自动取走图书。”深圳图书馆门外,工作中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引来了行人的目光。

  只要用身份证扫描一下,16秒内自助图书馆就会“吐出”一张借书证,读者可透过玻璃寻找心仪的图书。

  自助图书馆无疑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一次创新。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主席艾伦泰塞认为,深圳的自助图书馆让市民随时能享有图书,体现了图书馆为市民服务的价值。

  如何抓好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的文化权益切实得到保护,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一直是深圳市文化建设的重点。

  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博物馆新馆、深圳大剧院、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随着这些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深圳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成效显著。

  深圳市从当年仅有的一座图书馆发展到今天的631家公共图书馆;拥有各类文化广场近400个,各类专业演出场所25家。去年一年,深圳大剧院组织演出177场,深圳音乐厅组织演出232场,服务观众35万余人次。

  “这是深圳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认为,深圳市近年来围绕公共文化的“均等性、公益性、多样性、便利性”做文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老百姓的文化欣赏、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保护等基本文化权利有了一定保障。

  近10年来,深圳读书月年年与市民相约。回顾过往,十届读书月中,共有各类活动1872多项,市民参与人数从首届的170多万人次上升到第十届的近900万人次。流动大舞台、流动借书车、流动戏院等“流动”系列文化活动,周末剧场、周末广场音乐会等“周末”系列活动,经久不衰、场场爆满的“市民文化大讲坛”,面向外来工的“外来青工文化节”……

  这些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打出了“金字招牌”,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惠民工程。

1/4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