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深圳速度

 

CCTV.com  2010年08月25日 16:1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在老深圳人的心中,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下文简称国贸大厦)的地位绝对不逊于后来的地王大厦,国贸大厦曾经是全中国第一高楼,缔造过“三天一层楼”的神话,对于老深圳人来说,国贸大厦是深圳的标志、深圳的骄傲。

  在国贸大厦42楼,有一张醒目的照片,1984年邓小平站在国商大厦的楼顶遥望对面建设中的国贸大厦,当听说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惊人速度时,他高兴地说,下次来深圳,一定要到国贸去看看。1992年他再次来到深圳时,真的登上了国贸。

四顶红帽子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各类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在这次的建设热潮中,4个年轻人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他们就是著名的建设国贸大厦的“四顶红帽子”。

  时任中建三局局长张恩沛看准了深圳这片热土,决定带领众人从湖北转战到深圳。他说,对深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片忙碌的建设景象以外,还有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在内地,哪里有人敢说这样的话。”

  1982年,深圳市宣布将兴建“中国第一高楼”国贸大厦并进行公开招标,刚刚承揽了另外一座高楼“金城大厦”建设任务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加入了竞标。但按照当时的情况,在金城与国贸两个项目中中建三局只能选其一,这让他们犹豫不决,国贸的辉煌可以预见,而金城却是伸手可得的实利,而且是港币结算。最关键的是,如果放弃了金城,也未必能够拿下国贸这个项目。

  最终,他们做出了一个当时在很多人眼中颇为冒险的决定,放弃金城,全力竞投国贸项目。

  选择了国贸以后,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在决定投标国贸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开始通宵做方案。为了能够拿下项目,他们再次冒险,决定采用以前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的大面积整体同步滑模工艺。滑模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建设速度快,当时在国外高层建设中已经很流行,但在中国还很少有人使用。

  中建三局成为这次竞争的赢家——中标。

  国贸工程启动以后,三十出头的王毓刚成为工地负责人,厉复兴成为工地党支部书记,刚刚从上海归来的同济大学研究生俞飞熊成为技术负责人,但负责技术核心的滑模小组组长,却没有确定。最终通过竞争的方式选出滑模设计小组的组长。年轻的罗君东凭借自己的滑模施工方案,成为国贸工地滑模小组组长,戴上了第四个红色安全帽。戴上红帽子的这一天,罗君东刚满27岁。

  从此,四顶红帽子成了繁忙的国贸工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面临失败挑战

  当时的深圳虽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基本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及现在,负责国贸大厦工程施工的人们条件更是艰苦。工人们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当时,有记者采访国贸的工人,问他们这么辛苦最希望得到什么。工人们说,只希望能够在落成的国贸大厦面前合个影,这让记者热泪盈眶。

  王毓刚等负责人也每天呆在工地,和工人们同甘共苦。他们回忆说,当时能够出去买一支雪糕吃,就已经是高级享受,如果能在休息的时候到东湖去划一下船,那简直是“超级享受”。就住在工地里用竹子搭建的工棚中,每当别人问起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总是神秘地说:“我们住在‘竹园宾馆’。”正是这种深圳年轻人特有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生活的艰苦对于“红帽子”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滑模的试验失败,却差点压垮了他们。滑模工艺是指先用钢结构搭建模板,再往里浇灌水泥,等到水泥大体凝固,再往上提升模板。当时,如此大面积的滑模施工国内尚无先例。

  所有在场的人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国贸工程第一次滑模的情景,滑出来的柱子里面都是大洞,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狗洞”。随后,第二次、第三次的滑模也以失败告终,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甚至有人听说,已经有境外媒体的记者天天守在国贸工地外面,希望拍到中国第一高楼倒塌的画面。

  经历了三次失败以后,身为滑模小组组长的罗君东终于找到了原因:不是因为滑模的技术不成熟,而是陈旧的设备达不到先进的工技的要求。他指出,要想成功完成滑模,必须到国外购买先进的设备。

  有一个难题摆在了中建三局的面前,设备需要80万元。这一次,他们再次显示出魄力和胆识,贷款购买了国外的十几台先进设备。

  设备回来了,发展商却害怕再次失败,不同意使用滑模工艺,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争论,才勉强允许他们进行最后一次试验。其实,张恩沛自己也不敢肯定这一次的试验能否成功,如果再次失败,几乎可以让中建三局在业内名声扫地,以后还有人敢交工程给他们?

  所有人都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结果,整个工地沉寂得可怕,直到工地的喇叭里传出了工程总指挥李传芳的声音:“我们成功了!”整个工地被欢呼声萦绕,在欢笑的同时,每个人都流下了泪水。

  万事开头难,当滑模成功以后,后面的建设过程就越来越顺利了——五层到十层,平均是七天一层;十层到二十层,是平均五天一层;二十层到三十层,平均是四天一层;三十层到五十层,平均连续三天一层。

  “深圳速度”从此诞生。

  1984年4月30日,国贸主楼封顶,比预先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半年以后,国贸大厦整体竣工。由深圳物业发展公司管理。

  国贸落成以后,成为众多国内外领导人到深圳的必来之地,也是市民和观光游客的首选,据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俊德介绍说,国贸刚刚落成的时候,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门口留影,参观国贸还是外地旅行团的首选项目。

  1992年,邓小平终于来到阔别已久的深圳,登上了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在国贸大厦最顶层的旋转厅,他发表了著名的视察南方讲话,他讲话的房间,从此被命名为“邓公厅”。

  伟人已逝,作为深圳的标志,国贸大厦的传奇却还在延续……

  相关链接

  国贸大厦:高160米,共53层,位于嘉宾路与人民南路交会处,由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深圳市物业发展公司总承包建设,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施工,是当时全国最高建筑。 (中国时刻评)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