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雷军最后的“风口”:以互联网的方式做手机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17日 1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商界

 



  □文/本刊记者 樊 力

  摄影记者 雷 辉

  这世上有一种人。他天生便智勇双全,一出道即天下无敌,他自小就建立起改变世界的梦想,直至真正成为一代神仙。

  ——晕倒,有这种神仙吗?有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以及如今被神话包围以致自己都笃信了这种神话的企业家。

  雷军当不了“神仙”,也不喜欢被塑造,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来时路。作为中国互联网界的“活化石”,他也曾经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只是,在写了16年的代码外加干了3年投资后,他决心换一种思路。最终他发现,百分之一的灵感或许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

  重要的是,他缺一个足以引领未来趋势的“风口”,一家量级“牛B”到堪称伟大的企业,一件在自己评判标准上称得上“大成”的案例。

  2009年,雷军决心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手机,打破手机硬件行业的游戏规则。他将这次创业视为这辈子最后一次折腾。成了,自己也就踏实了,不成,那就退出江湖吧。

  于是,在一片唱衰声中,雷军开始用互联网商业逻辑重塑自己的人生逻辑。“只要找准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他非常幸运,他认准的移动互联网风口帮助小米手机一骑绝尘,席卷了数百万的狂热粉丝。

  它是全球第一家以成本价定价的手机厂商,一上马即软件硬件互联网一体化。它只用了37个小时卖出40万台手机实现了8亿元的销售额,2012年公司销售额过100亿元基本无悬念。成立一年多时,小米公司估值即过10亿元美金。过10亿美金,投资者告诉他,谷歌花了7年,facebook花了六年,小米,不到两年。

  如果按照今天的上行趋势,小米有机会成为中国第3家百亿美元量级的公司——雷军再也用不着急着退出江湖了……

  大幕升起来又落下

  第6名员工的第16年

  离开金山的时候,雷军已近不惑之年。

  那是2007年的隆冬季节,北京很冷。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的一鞠躬纪念自己任上的最后一天。而此前两个月,金山软件刚刚上市。

  从22岁到38岁,16年,5840天。当这一切真的结束,旁人很难理解那种谢幕时的感受。16年前,雷军作为第6名员工加入金山,16年后,金山已将近2000人。雷军说,我的青春,我的金山。他感慨万千。

  一个男人用16年的时间硬生生将自己浇灌成互联网界的“活化石”。值吗?

  作为尽人皆知的中关村劳模,每周七天,天天加班到深夜。带着金山八年间五次冲击IPO,跌跌撞撞终于撞线。同样也在这16年间,比自己出道晚的兄弟们都被捧上了天。马化腾的腾讯已经成了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丁磊的网易也有声有色……

  而彼时,雷军还算不上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即便他少年成名,履历光鲜。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18岁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22岁与人合著的《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后辈程序员们争相阅读的工具书。只是,相比其他互联网“刺头”,雷军的性格棱角并不突出。从好学生到好员工,再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几乎都行走在一条吻合传统价值观念的命运轨道,每一步都中规中矩,水到渠成。

  当然,是轨道就总有崩溃的一天。金山16年,雷军渐渐领悟到一个道理:顺势而为。

  “为什么有人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只能换回百分之二十的增长?反之,有人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却能获得百分百的回报?”“金山软件有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工程师,大家都很团结,执行力也非常强。但为何最后上市依靠的反而是网游业务?”

  雷军缺的是大势,是机会,是风口。“只要站到风口前,猪都能够飞上天。改革开放30多年,有无数次这样的机会,比如90年代去深圳炒股票,去海南岛炒地皮,比如比如一大堆,可惜我一个都没有捞着。”

  他确实一个都没捞着。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他坚守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软件行业,江山打了十多年,最后软件业整体不行了。于是一边做软件一边做互联网,可这时候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又已经过去,机会都被别人抢去了。

  ——2007年10月16日,金山在香港联交所挂牌,雷军发现,他投注了16年心血的公司市值不过6.261亿港币。这个数字,当时远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15亿美元),更别提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了(市值39.58亿美元),就连跟盛大网络、第九城市和巨人游戏这些游戏界同行相比,金山也被抛在了后面。

  雷军是不服气的。

  活化石也有春天

  人生奇妙。

  金山阶段的雷军苦干硬干,年复一年地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悲剧地发现——河上原本有座桥,石头都白摸了。而离开金山,他无心插柳地做起风险投资,结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玩得风生水起。

  做风险投资是有前提的。雷军在金山阶段,财务就已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元人民币。而卓越套现,加之后来的金山上市,资金上雷军更加游刃有余。

  他的第一笔天使投资投了拉卡拉。2004年,在高尔夫球场享受了两年退休生活的孙陶然决定开始新一轮的创业,雷军没有犹豫就答应投资。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1996年在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二人算是一见如故,之后数年里每次交谈,两人都对事物有大致一样的判断和见解。“陶然做什么都能成。”雷军说,“无论做什么我都投。”

  这就是雷军的投资理念,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

  为此有人骂他很拽。

  他解释自己的投资理念:“第一这是我的特点;第二投资不是做慈善,那是我的钱,我爱怎么投就怎么投;第三,我不投与金山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谁都没想到,爱怎么投就怎么投的雷军最后竟然成了风投圈神一级的人物,噼噼啪啪整出了一个“帝国”。到目前为止,雷军总共投了包括凡客、乐淘、UC、可牛、iSpeak在内的17家公司,这些企业沿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三条线整齐分布。

  现在,这些公司们都还在“稻田”里长着没有上市,但家家都在各自的领域牛气十足,外界对其前景普遍看好。雷军系下的这些资产值多少钱?2011年,有媒体估值约150亿到200亿美元。

  那么,一个金山的“退休老干部”何以成了风投圈中的雷大师?事实上,那几年荷包里子弹比雷军多得多的风投很多,但雷军既有余钱又来自一线,作为IT业“活化石”圈子里人脉深广,更重要的是,他正游手好闲。

  雷军所投的17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从零开始。他更愿意以创业的方式来做投资,有时脑袋中有个点子,就开始和朋友一起探讨,继而选择他熟悉的创始人,一步步把公司创立起来。

  比如多玩,据说是李学凌有段时间经常找雷军聊天,有一天雷军忽然对他说,我想做个游戏网站,你有没有兴趣?于是,李学凌走上了创业之路。

  又如陈年。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对行业环境判断失误,我有网陷入困境。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觉得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再次投钱给他……

  雷军说,我投资每一个人的时候,我都跟他说得很清楚,我们一起共事四年时间。比如我选择了A进入B行业创业,第一年搞砸了没关系,第二年再做,反正做了四年还是不成功那就算了。我有四年耐心。

  媒体把我忘了么?

  三年的天使投资经历,可算作雷军商业生涯的第二阶段。

  早在2005年,雷军便看好移动互联网,他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10倍于PC互联网的规模。”雷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数年下来,成绩斐然,于是圈内人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做了预判,第一阵营就是一张桌子——TABLE。

  对于“系”的说法雷军不喜欢,“这是敌对势力在捧杀我。啊,把我坑惨了。”“这些公司我是没有控制力的。”更有趣的一个细节是:据说雷军和马化腾有一次见面聊天,马化腾说,你现在很牛哇,雷军摇摇头,“哎呀,那都是朋友之间帮忙,就当我是个热心的大婶就好了。”

  雷军不喜欢“造神运动”,因为互联网精神本身就是去中心化,所有神仙都会在互联网上亿双眼睛中被解构。他更希望外界把他的投资视作无心插柳的行为,而不是有意为之的布局。

  做天使投资的三年,是幕后的三年,也是安静的三年。“那段时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有时走出机场感觉空荡荡的,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

  被遗忘了的雷军想清楚了几个问题——

  “第一,以前在金山,老觉得自己的精力是无限的,干得精疲力竭,这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而做投资,我开始做减法,我给自己一个假定,我就什么都不会干。于是找到合适的人和商业机会后,开始放权、授权让别人干,做减法反而效率更高。”

  “第二,创业什么最重要?如果说钱最重要,那么微软就是日不落帝国。真正重要的是缺钱的紧迫感。因为当你资源无限多的时候,你是一个低效的资源配置,你肯定很难成功。相反,当你资源紧缺的时候,配置反而能够得到优化。”

  “第三,为什么大公司做新的项目往往很难做成,创业型公司却不一定?原因很简单,大公司资源再少也会有一堆,但项目牵头人通常还会跟老板抱怨,钱不够多人不够多。但创业型公司不一定,一个项目就给两百万元,有紧迫感的创业者往往会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大公司要启动一个项目几千万元都算小的,牵头的人的年薪往往都得过百万元。”

  ——雷军在总结,周围人说他的状态和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究竟是怎样一个状态呢?从商业上看,他不缺钱不缺闲不缺声誉,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但从人性的角度看,他又有点寂寞,有点手痒。多年来,他缺一家量级庞大称得上伟大的企业,一件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称得上“大成”的案例。

  雷军是个聪明人。比如大学时候他一年可以在报刊上发表30余篇文章。这种成就至今让他颇为自得。发文章不是撞运气,为了提高投稿被采用的几率,他会将每本刊物的定位、编辑的喜好,都研究个透彻。同样也是在大学时候,他还建立了做一个“伟大的人”的梦想。

  伟大是怎么个大法呢?雷军说,他小时候组装过收音机,大学时候焊过电路板,更重要的是他还看了本名叫《硅谷之火》的书。《硅谷之火》里的乔布斯是他当年的偶像。

  《硅谷之火》就像《功夫》里周星驰拿到的那本“秘籍”,励志作用显著。以致多年以后面对媒体,他也能熟练而矫情地跟大家讲理想——那年我18岁,我也想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

  雷军的商业2.0

  最后一次创业

  2009年,40岁的雷军决定再创业。在金山16年,干风险投资3年,江湖荣辱得失此刻全部归零。

  雷军说,小米手机是他近二十年商业武功的一次颠覆式实践,也是他这辈子创办的最后一家公司。简言之,升级版的雷军要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姿态重新玩一次通关。“输了就彻底退出江湖了。”

  40岁的玩法有什么不一样?资源不一样,平台不一样,找来的兄弟们不一样,但最关键的还是自我商业思维的更新。2010年7月,自称用手术刀将自己解剖了一遍的雷军总结出五条体会——

  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绝不要做逆天而动的事情;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第三条:人欲即天理;第四条:广结善缘;第五条:专注,少就是多。

  “雷五条”的变现过程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逐一介绍。

  先说第一条“顺势而为”。雷军意识到,创业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能否成功要靠命。可命是什么呢?所谓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创业者需要找到一个巨大的风口,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够飞起来。”

  雷军坚信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个能诞生百亿级公司的风口。杀入手持终端,第一步是招人。

  人从哪招呢?在互联网行业雷军可谓小有名气,可在硬件领域,雷军必要面对应聘者连珠炮式的问题:“你有硬件团队吗?你跟运营商关系如何?你能搞到屏吗?你准备砸多少钱?”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了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雷军与其相识于Google和UCweb间的一次合作。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样的看好和痴迷,两人成为朋友。当林斌打算创业时,雷军与之一拍即合。

  除开林斌,其他五个创始团队成员也开始慢慢聚拢。这包括负责过金山在线、金山词霸的黎万强;曾参与过谷歌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还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非常6+1”的豪华阵容搭起来了,创业第一步完成。

  从第一步看,小米的创业已经有些硅谷式创业的味道。过去十多年,本土互联网创业从项目到投资的链条逐步完善,客观上也给雷军提供了大的舞台。用雷军的话说,小米是全中国进入门槛最高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有一半人来自Google、微软和金山,覆历表上的名字个个都光鲜得要命。

  ——2010年4月6日,小米科技低调成立。

责任编辑:刘水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