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房价金融泡沫加大 浙江忧虑产业空心化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25日 10: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周锡

  浙江省银监局、省银行业协会、各地市银监局及银行业协会主要领导昨日齐聚杭州,紧急商讨“建立执行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

  去年下半年至今,浙江相继爆发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衢州江山高利贷崩盘;嘉兴海宁宏昌制革法人负债超十亿跑路;杭州中江控股集团破产,被曝银行贷款约50亿;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等案件。

  一时间,浙江部分地区因资金链、担保链危机引发的企业信用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浙江市场经济先行,产生问题也会先发。”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认为,房价和金融泡沫成分过大,已经使得浙江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两大经济风险完全暴露。“现在看到的这些问题,只是退潮后谁在裸泳罢了。”

  银行首启“会商机制”

  进入今年二季度,浙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案例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浙江省银监局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所有的企业贷款中有40%是企业互保贷款。

  由于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引起了各界人士对浙江经济的关注。

  为响应浙江省政府金融专题会议26条金融服务措施,及省银监局《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经2次信贷业务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并先后3次向省银监局征求修改意见。

  该《指导意见》对会商会议机制的启动条件、议事准则、议事程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信贷风险,并同时满足融资银行数量超过3家,融资余额超过5000万(含),保证融资占其融资余额的50%以上,为其保证的企业超过3家(含),或所处联保体、担保圈或担保链的企业超过10家(含)的,可启动会商机制。

  据浙江省银行业协会透露,此次会商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帮扶:对自身经营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采取建议企业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等手段,挽救企业;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于淘汰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则应平稳有序退出。

  产业“空心化”之忧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这个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如今还未从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的阴霾中走出来。

  事实上,这种“温州现象”,早在两年前就有过预警。

  2010年8月初,温州市召开了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另外该报告还建议,政府应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投资,防止新一轮资金大量外流或热钱化。

  于是,“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先是温州市、后上升至浙江省各方热议话题。一位乐清市政协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早在2001年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柳市,就有人士提出“产业空心化”说法,但并未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位温州大型外贸企业负责人说,近十余年中,浙江企业融资贵、用工贵、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压力凸显。“2008年之前,尽管企业利润每年都在下降,但总体经营还是可以的。尤其是2008年至今,欧美经济状况不好,国内消费不景气,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一些浙江传统制造企业微利,甚至亏本经营。”

  一位温州烟具行业协会负责人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面临全行业萎缩。2008年以前,该市有打火机企业500家以上,至2010年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专心经营的老板也仅剩三分之一,“他们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类似打火机的产业萎缩状况,在浙江诸多产业领域频频上演,又进而加剧“资本热钱化”。

  尤其在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2009年年初,浙江启动新一轮房价大飙涨,两年时间不到房价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高利贷在民间极为盛行,月息四五分司空见惯。于是,当遭遇实业发展“瓶颈”时,浙江企业与各种“炒作”捆绑在一起。他们往往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或民间“套取”资金,投机投资“副业”而一夜暴富。

  一种“创富模式”在浙江企业之间广为传递。企业请人家来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自己则忙着“包装”企业,拿着“漂亮数据”或者企业联保去银行贷款,用贷款投资“副业”房地产、放高利贷、买地等,赚取的利润要远高于主业。在投资或投机狂欢中,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这种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金融抓手“两难”

  “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杭州德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宇说,既然不缺钱,那企业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去贷款?因为浙江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赌性。

  陈宇认为,一些浙江企业敢用短期贷款,去做中长期投资项目,于是不可测的风险就会非常多。

  一位离任的银行信贷负责人说,浙江经济总量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但浙江金融机构家数位列全国之首,且信贷投放风险容忍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目前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

  “接下去几年,对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关键。”陈宇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债券市场、丰富多层次金融产品以及规范引导金融人才,“尽最大程度,吸引民间资金,回到实体经济中来”。

  一位知情人士说,目前,浙江省金融办新设“小额贷款管理处”,管理不断涌现的小贷公司。“目前浙江处理经济问题,亟须一个强有力的金融抓手。”陈宇认为,隶属国家部委管控的庞大银行体系,浙江省显然没有权限对其指挥;于是,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引导,也成为浙江颇为急切的工作。

  陈建军认为,针对目前浙江经济“脓包”,要么敷药治疗,要么去浓疗伤,“都要一个阵痛期,需要时间和药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