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PMI指数走势分离背后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04日 07: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9月1日发布数据,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再度跌破50%荣枯线。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除生产指数略高于50%,其余指数或位于50%或在50%以下。而8月中国非制造业PMI上涨至56.3,7月该数值为55.6,已连续九个月在50%荣枯线以上。从走势图上看,无论是汇丰还是官方数据,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PMI指数,今年以来的走势背离现象非常明显。

  这预示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力度与方向。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就其庞大的工业制造业能力而言,与其制度基础是非常不匹配的。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很大程度缘由全球产业链制造端向中国的转移。产业转移对制度环境要求比较低,这让中国在无需制度改革努力,只需加大基建投入,就可以做到与国际产业链转移对接。换句话说,中国出口制造业与中国市场是割裂的,一旦外需萎靡不振,内需固然旺盛,却由于国内商业环境高昂的交易成本,无法对接。

  2008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表示,当年中国外贸占GDP比重就超过60%-70%。如此高的比重,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而言,显然是不健康的,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国民很难享受到出口制造业部门高效率的成果。这需要中国企业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做好中国制造业与庞大内需市场的对接工作。这也是今年以来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走势分离的大背景。

  中国企业为出口部门与内需市场所做努力的典型案例,就是电子商务领域。尽管今年以来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凄风苦雨,但电商大战成为中国商界的焦点。电子商务激战目前已至白热化,如此激烈的商战,在中国企业史上也是少见的。电商生死厮杀的背后,就是商业渠道重构,互联网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这实际上是迂回绕道现有的制度政策框架,利用新技术革命完成中国大市场与制造业能力的整合。

  理解这一点,就明白为何一方面传统行业的裁员减薪,而另一方面物流、IT行业企业的招兵买马、几乎是跨越是大发展。这背后是经济体内部资源重新配置,这一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为调控或者振兴只会增多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与痛苦度。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