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逆回购“常态化”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14日 10: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日报

 



  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50亿元7天期和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3.35%和3.60%。这是央行自6月26日以来连续12周开展的逆回购操作,也创下自2002年6月以来连续逆回购操作的最长时间纪录。

  两个多月来,央行持续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来释放流动性,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保持资金面相对平衡,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所谓逆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属于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自今年6月末启动逆回购操作以来,央行在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较好地维护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稳定。

  交易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隔夜、7天、14天加权利率分别为2.6532%、3.2594%、3.1385%。据最新统计,7月份的这3项利率分别为2.6832%、3.5236%、3.7579%;8月份的这3项利率分别为2.7218%、3.5434%、3.7895%。而截至9月12日收盘,上述3项利率分别维持在2.6120%、3.4965%、3.3074%。

  总体来看,同业拆借利率涨跌均有,走势较为平稳。在6月份,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裕,拆借利率保持在相对低位;随着季度末信贷投放大量增加,资金面出现紧张,拆借利率一路走高;随着央行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大量投放流动性,拆借利率逐渐回落,资金面呈现相对平衡状态。

  在逆回购操作继续滚动的同时,央行近期也动态调整逆回购发行利率。9月1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5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品种中标利率持平于3.35%,14天品种中标利率则较上周小幅下行5个基点,至3.45%。

  而上周,央行先是在9月4日将14天逆回购利率由3.55%降至3.50%,接着在9月6日将7天回购利率由3.40%降至3.35%,使得7天、14天逆回购之间的利差缩窄至15个基点。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小幅下调逆回购发行利率,更多是跟随二级市场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有利于保证逆回购的规模不出现明显缩小。

  值得关注的是,9月13日,28天期逆回购操作在2002年之后首度出现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而持续近一个月的14天品种则暂时隐退。事实上,从8月16日恢复14天期逆回购、到压缩14天、7天逆回购利差,再到重启28天逆回购,央行拉长逆回购加权期限的意图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在增加跨季跨节资金供应,以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随着季末临近,公开市场逆回购包括28天品种的操作量或将逐步上升,资金面出现异常波动的可能性下降。

  货币调控将日臻灵活

  央行持续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通过逆回购操作数量和招标利率的变化,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也意味着货币调控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

  由于逆回购具有操作间隔短、数量灵活多变、期限可长可短、持续滚动投放等优势,央行频频开展逆回购,能够通过对数量、期限、力度的调整,实现对流动性的精准调节。同时,由于逆回购可以实现对流动性的动态调整,在央票已经停发8个多月的情况下,央行“常态化”开展逆回购,有利于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目的。

  去年底以前,央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外汇占款数量庞大,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其后,我国外汇占款出现增速放缓和低位运行。在此背景下,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容易过量释放流动性,增加通胀压力,并且由于难以做到差别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下调所释放的数千亿元流动性会让各类商业银行都同时获得流动性支持,难以实现“有扶有控、定向支持”的政策初衷。

  央行频繁开展逆回购操作,使回购操作和逆回购操作之间的利差不断收窄,进而能够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及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向。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逆回购利率正在成为央行引导市场利率走向的一个政策目标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目前拉长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节奏,更多采取逆回购操作方式,实际上有密切关注经济走势、乘机进行最优决策、灵活主动释放流动性的意图。此外,鉴于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逆回购操作,还可以迅速传递利率政策信号,更灵活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多变性。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