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评论: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将继续收窄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08日 07: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十二五”规划要求将中国经济模式从出口拉动型增长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尤其是将重点放在居民消费方面。该规划发布以来,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确实有所下降,但这是否表明中国经常项目再平衡已经走上正轨呢?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极高的投资水平、全球经济不振以及超过中国制造商品价格上涨速度的大宗货物出口价格上涨。因此,中国外部盈余占GDP比重的下降并不代表经济的“再平衡”,相反IMF预计该比率将在2013年反弹并随后达到危机前水平。

  IMF对最近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下降的解读大体上是正确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外部头寸极易受到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的外部盈余占GDP比重在全球经济繁荣时期会上升,在萧条时期则下降。欧洲经历的危机严重打击了中国出口,无疑是最近比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根据经济学定义,储蓄缺口无变动则贸易盈余无变动,反之亦然。此外,储蓄缺口与贸易平衡时时刻刻都在相互影响,不断保持两者持平。为应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3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投资增加使储蓄占GDP比重下降,随之带来的进口增长降低了贸易顺差占GDP比重,结果中国2009年的外部盈余对GDP比率大幅下滑。

  中国政府在2010年调整了经济政策。为遏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所收紧,政府也避免再次使用财政刺激政策。由于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0%,该行业投资增长放缓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减少进口需求。然而,进口增长下滑并未引发混乱,当中国对欧洲出口骤降之时,中国2011年经常项目盈余占比进一步缩窄。

  此状况有可能在2012年有所改变。201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预期深远。事实的确如此,几乎所有在8月下跌幅度超过10%的各类进口项目都与房地产投资有关。因此,投资增长下滑可能会在2012年扭转外部盈余占GDP比重的下行趋势。要想此种情况不发生,除非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同时中国政府采取新一轮刺激方案。或许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必须出口更多“中国制造”,以进口更多的能源与矿石产品。贸易条件恶化是近几年经常项目盈余收窄的主要原因。

  IMF的分析虽有可取之处,但该组织低估了中国在经济再平衡上的进展。依我来看,中国的再平衡进程比IMF所理解的更实在且更基础,中国外部盈余占GDP比重将最终反弹的预测很可能是错误的。

  首先,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约30%的实际汇率升值率无疑对出口商造成了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很多企业破产(或是升级)的情况反映了这一点。尽管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似乎保持得不错,但其原因——在外国市场的降价行动——并没有可持续性。久而久之,实际汇率升值会使支出发生转变,让中国的经济再平衡更加明显。

  第二,中国的工资水平正在快速上升。根据“十二五”规划,最低工资的年增长率为13%,工资上涨与实际汇率升值叠加,将必然削弱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的竞争力,而这在未来几年内将更清晰地体现在贸易平衡上。

  第三,中国的社保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所覆盖人口数量大幅上涨。此外,全国统一医疗保险正在起步,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援助的完整体系也已建成,因此人们预防性储蓄的动机有所减弱。一些研究者还从统计数据中发现消费率在上升,原因是中国已经崛起为全球第四大奢侈品进口国。

  最后,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在未来降低贸易盈余上将起到一个更基本的作用。鉴于出口需求疲软且可能长期持续,中国出口商必须接受不断下降的利润以保持市场份额。然而,中国辽阔的面积和较低的人均收入,意味着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会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供应短缺,中国的大宗商品和金属进口金额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会抵消加工贸易盈余。

  简言之,只要中国政府不为产出增长放缓而匆忙改变当前的政策立场,其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在2013年及以后将更有可能相对继续收窄,而不是上升。事实上,这种结果不光是有可能的,也是令人满意的。毕竟,面对欧美“无穷无尽的量化宽松”,作为一个纯债权大国意味着在当今全球经济中将处于最不利的位置。

  (中国证券报)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