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评论:陈光标的慈善秀该收场了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7日 09: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齐鲁晚报

 



  陈光标的“慈善秀”该收场了

  面对诺奖得主“京城居大不易”的感慨,陈光标炫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傲慢,自言“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想要的话,尽管来取。一套注定送不出去的房子,赤裸裸地表达了陈光标对一个作家的态度,与财主施粥时的“嗟,来食”没什么区别。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似乎已经难以承受盛名之累。很多不相干的人正试图攀附在他的奖牌之下,捞取金钱和名声。当标榜“高调慈善”的陈光标也来分一杯羹时,这种行为终于让人忍无可忍。

  莫言获奖当天接受采访时曾经戏言,拿奖金在北京买房子,也不过只能购买120平方米。这样的玩笑传出来,马上就成了一些人炒作的噱头,多名房地产开发商都表示要送房给莫言。商家玩点“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公众或许还可以一笑了之,可当“慈善家”也掺和进来,我们就不禁感到格外的沉重,一些社会精英对财富的能量是如此自信,对文化精英的态度又是如此轻薄。

  面对诺奖得主“京城居大不易”的感慨,陈光标炫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傲慢,自言“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想要的话,尽管来取。在这位财主看来,纵是诺奖得主又能怎样,也没有他这般挥金如土的阔气。一套注定送不出去的房子,赤裸裸地表达了陈光标对一个作家的态度,与财主施粥时的“嗟,来食”没什么区别。

  其实,陈光标财大气粗的做派由来已久,他以前的“慈善”行为有很多都是直接派发现金。曾经有一张照片给很多人留下过深刻印象,领了现金的灾民手举钞票簇拥在陈光标的周围,陈的笑容与灾民的愁容呈现在同一张照片中显得异常荒诞。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个人的满足,这被很多人斥为“慈善暴力”。对此,陈光标不以为然,反而把自己的行为夸张到极致。近年来,凡有社会热点出现,几乎都少不了陈光标的掺和,他扮演“雷锋”、用易拉罐卖空气、为日系车主换国产车。越来越多的人惊诧于陈光标的慈善秀,却看不懂他的“慈善”在哪里。仅就送房这件事来说,即便莫言有再多的不如意,还不至于要靠别人的施舍度日。陈光标之所以要“送房”,显然不是为莫言所倾倒,早不送晚不送,现在送只是想借机沾点光罢了。

  陈光标曾经“9岁卖水,10岁卖冰棒,11岁就拖板车卖粮食”,能达到今天的豪富实属不易。这本来可以作为励志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去拼搏和奉献,但陈光标用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已近变态的财富积累。仅在北京,他就囤下13套房子两套别墅,这或许是个人投资的成功,但对社会大众而言,个别人对住房资源贪得无厌的占有的确推高了房价,财富阶层的炒房行为更是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在陈光标向莫言展示“慈善”的同时,公众感受的却是另一面。如果说陈光标以前的“慈善”是一手发钱一手捞名,那么现在的送房更像是在打“白条”买名声,以最小成本维持形象。

  只要取之有道,有钱从来不是坏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钱人。在以财富成就自我之后,又该如何把握财富,是很多人都将面对的问题,也考验着每个人的涵养和气度。巨富比尔·盖茨创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尽管如此,外人却看不到他的张狂,因为他说过自己只不过是“财富的看管人”。曾经表示过要“裸捐”的陈光标,如果真的有意慈善,不如先学习一下他人对财富的认识,先养慈善之心,再做慈善之事。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