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收藏

现在介入书画收藏还有五倍以上利润空间?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1日 07: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羊城晚报

 



  

  林风俗作品《惠风和畅》

  

  方楚雄作品《啸一声惊动天地》

  再不保护岭南宝藏将被掏尽

  羊城晚报:因为关税问题,近期很多国内拍卖行都开始进军香港。中国嘉德这次香港首拍成交4.55亿港元,规模虽小,却被看做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进军佳士得和苏富比等国际拍卖巨头地盘的标志性行动。北京保利11月底也将在香港举行首拍,北京艺融和北京荣宝也计划在一两年内进军香港市场。艺术品市场资源战略性移师香港,这对毗邻香港的广东,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石金柱:这对广东的艺术品市场是有提升作用的。广东艺术品市场追溯到它的历史、起伏兴衰,都离不开外来力量的激活。

  羊城晚报:为了承接到香港参加秋拍的藏家,有两个广州拍卖行今年的秋拍都提前了一两个月,紧跟着苏富比秋拍后举锤。从目前的成交来看,香港市场的带动作用有多大?

  石金柱:原先大家都对此报以很大的期望,但广州一拍卖,却发现该成交多少还是成交多少,人气也不见得就增加多少。广州这个市场,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别人一片火热的时候,我们这边不温不火,别人滑铁卢的时候,我们倒也没怎么跌过。广州的艺术品展览成交的数量和交易,多年来一直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现在广州一年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也就10亿元左右,北京一家大拍卖行的一场大拍都不止这个数。

  但在此之前,广东在文博市场及收藏雅玩方面经历了三大历史高峰,广州的艺术品市场还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羊城晚报:后来为什么出现了衰退?

  石金柱: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广东一些拍卖机构和画廊急功近利,做坏了这个市场。那时,部分赝品充斥拍卖会,名家画作很多是假的,中间掺杂的真东西又都只是小名头,广东很多藏家的手里,至今还拿着当年买到的那些赝品。大家的心里瓦凉瓦凉的,一怒之下到外地收购艺术品,广东艺术品市场元气大伤。

  此外,广州艺术品机构相对滞后的经营模式,也的确不能满足艺术家、收藏家的需求。对艺术品的评估标准、行业规范等模糊不清,不能引领大众对于主流学术价值的艺术家及作品的市场定位。不但本地藏家到外地收购艺术品,就连很多本地艺术家都签约外地画廊。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却加大开发艺术品市场的力度和政策,很多艺术品拿到在北方反倒能够拍出一个好价钱。所以在资本市场“趋利”效应之下,近十年来广东的文化资源慢慢外流,市场份额日渐“缩水”, 输出之巨而回流甚微。长此以往,华南“金矿”终有被掏尽之时,结局是退出舞台的中央,被文化艺术市场边缘化。这对于要建立一个文化大省的广东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尴尬,一种无奈。

  所以这次我们六十多家业界同仁联合团队力量,在短短三个月内成立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做了一件说了5年的事情。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