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大型企业的白银加工很复杂
探秘:小老板进材料 只关注价格
记者走访了珠三角白银加工企业,了解到白银生产工艺严格、技术门槛很高。在全国最大的白银加工企业——粤鹏金位于深圳的加工厂内,记者看到,仅仅是造型简洁的银条,从原材料到成品,都要经过三十几道工序的繁复加工,其间共经历5次检测、3次抽检。尤其是对于原材料的筛选,非常严格,需要多人多工具检测。
大型企业有精力有资金有经验,小型企业就难免敷衍了事。记者走访了内地城市的白银加工作坊,发现蒸煮、手动提炼等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加工方式,至今仍被小企业采用;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没有“自检” 这道程序。
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的杨燕主任向记者证实:白银首饰、工艺品的生产价格至今仍处在一个无监管的状态。中小企业为降低原材料成本,经常有意无意地偷工减料;而对于原材料来源,也很少严控。如果收来的材料成色不足90%,实在是很难加工出成色在92.5%以上的首饰。
曾在番禺白银加工企业工作过的打工仔小王向记者透露:“老板在进原材料的时候,关注的多是价格,少是质地;一般只用简单的工具抽检一下,多数是从旧银回收点、私人作坊里购买材料,价格每公斤可以比交易所挂牌价便宜12%~25%。”
而记者从广东省黄金协会了解到,广东省内,资产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在白银产销企业中的占据的比例超90%。
原因: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与监管机构
缺乏监管是导致白银成色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内地市场,至今为止,白银产品,尤其是白银首饰生产,并未统一检测标准与监督机制,与黄金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银首饰的来源五花八门,并不一定要经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有来自于地方市场的,有来自于私人作坊的,也有来自于旧银回收站的。
此外,按件计价的机制,也是导致白银多存在成色问题的原因。记者广泛走访了广州市场,发现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除投资型银条外,包括纪念型银条、银币在内的绝大多数白银产品,都是按件销售的。
产品“按件”计算的话,成色问题就很容易被掩盖。因为其号称“卖品牌”,原材料价值在其销售价格中显得微不足道。比如广州本地的品牌“××银”,一条带吊坠的项链价格高达1280元,其白银材料折算下来的价值往往不超过200元,两者是六倍的关系。
而低廉的白银价格,是导致“白银”市场无人管的主要原因。
内地市场上,每克白银只有6.5元,20克的一条粗项链的原料成本也不过130元,商家即使将85银(85%白银含量)当成95银来卖,原料方面的差异只有十几元。而广州市内,每件白银首饰的检测费用在50~200元之间,100元以上者居多,市民当然没那么积极检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