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消息 (记者罗潇 北京报道)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迎来了第三个生日。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创业板在不断地壮大扩容着。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55家,总市值超过8530亿元。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高价发行、频频破发、高管套现逐渐成为创业板的“近义词”,离最初“两高六新”的原则也似乎越来越远。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板存在的问题,监管层需要从根本上转换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在创业板存在的诸多问题当中,吕随启最为关注的仍然是发行“三高”问题。
创业板面世之初几乎都以高技术行与高成长性自诩,百倍市盈率、超高溢价在这样的姿态之下显得理所当然。当时创业板被冠以“中国纳斯达克”的称号,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新股发行屡创新高。“而现在看来,当初监管层和交易所同时做出的这个导向是严重错误的”,吕随启遗憾地告诉记者,“这个问题至今也没能解决”。
10月29日,创业板指数收报688.12点。而2010年创业板指数推出之初时,这个数字是900多点,甚至一度拉升至1200多点。个股方面,创业板个股中已有231只破发,超过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65%,业绩缩水超过一半的个股更是比比皆是。
而为业绩缩水买单的则是不计其数的投资者,据统计超六成股民首日买入的个股至今仍为亏损状态,投资者整体亏损超过180亿元。
“付出代价的不应该是投资者。”吕随启认为,这些情况的出现尽管可以归结为上市审核制度的疏漏,但问题的源头则是在创业板市场建立之初。他告诉央视网记者,创业板在设立的出发点是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而并不是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具备良好投资价值的工具。
他指出,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同时考虑到供求双方的利益,即融资方(企业)与投资方(投资者)。单纯站在企业立场上建立的市场,只能单方面解决企业的困难,而牺牲投资者的利益,“这个问题只要不解决,中国的股票市场就很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