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黄硕:破除信用污点终身制值得肯定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08日 09: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特约

担心信用卡或贷款逾期负面记录会伴随自己终身的民众,可以把心放一放了。近日,据媒体报道,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已经上线,2009年10月以前的信用卡、贷款逾期均不再展示,且此后逾期记录留存的时间为5年,这相当于民众的逾期负面记录不再伴随终身,若能持续5年按时足额还款,可还回信用清白。听到这个消息,相信很多人会感恩戴德,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很多仍在受信用污点“煎熬”的人来说,更是有种被“特赦”的感觉。

信用污点打破终身制,个人信息不再全公开,与老版本内容的严苛相比,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显然放宽了很多,不少人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减弱对个人信用的约束力,助长失信行为,笔者觉得大可不必杞人忧天,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失为诚信建设的一大进步。

其一,信用污点终身制缩水到5年期,可以让个别“冤案”、“错案”得到及时纠正,避免因特殊情况、不可抗力等导致的非恶意失信者背一辈子“黑锅”,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深度伤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二,严厉惩罚失信行为,固然相当有必要,但惩罚显然不应是终极目的。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给失信行为人反省、纠错的机会,促使其回归诚信队伍,才是征信报告的应有之义;其三,国家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即使对某些轻微违法犯罪分子,公布个人信息或者游行示众等做法都逐渐被摒弃,这是文明法治的必然要求。新版征信报告不再展示住址、单位等信息,也不啻是一种与时俱进、自我完善。

因为偶然的失误,结果使“个人信用”被打上了“污点”的烙印,无心之过却要用一生的代价去承受,这显然是太沉重了,央行规定“个人信用污点不再伴终身”, 5年可还清白,无疑是一种救赎,也给公民一个可以还回信用清白的机会,无疑是人性化举措,很值得肯定。不过,在笔者看来,还有比“个人信用污点不再伴终身”更需改善的。

个人信用报告不是筐,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据了解,除了最常见的信用卡透支、个人按揭贷款逾期还款外,一些生活缴费未按时和担保等行为都将可能被收录进入个人信用报告。而且,以后水电煤气或固话费欠费,以及为第三方提供了担保,而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也会纳入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以后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也将与个人信用挂钩。这需要质问,什么东西要与个人信用挂钩,不能由部门说了算,而该有个规范,需要事先经过民意讨论,并且在制度或法律上加以规定,不能被随意突破。

此外,银行自身的信用度也要增加。一方面要做细做足服务工作,让储户减少“失误”,减少储户因为不了解或是不注意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污点”;另一方面银行要公平对待储户,不能“内外有别”,不能宽以对己,严以对储户。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央行个人信用记录已经成为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其作用恐怕谁都无法轻视。据了解,不仅办信用卡申请贷款要查信用记录,一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需要申请人提供信用记录。公民的“信用身份证”变得越来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需要银行慎重对待,既要严惩那些故意透支自己信用度的储户,又要给那些因“失误”而造成过错的储户一个“补赎”机会,当然,其前提是银行自身的信用度要越来越高。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建立良好的道德、经济秩序,离不开优质的诚信环境。诚信建设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自律,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组织的行为引导。打破信用污点终身制,改变单纯惩戒的做法,注重促进公民个体重建诚信形象,既是人性化的表现,更充分地释放出制度善意,这一进步值得广大民众的肯定。

(本文作者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gmail.com)

(本文论述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