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特约
最近笔者看到两则有关房子的新闻,一则是北京四环内上千套经济适用房闲置,四年无人居住,据估算北京市场上常年无人居住的空置房约有三四十万套。另一则是目前除实施限购政策的海口市成交情况还不错,海南省其他城市均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以三亚为例,目前楼市库存量已达百万平方米,需要将近20个月才能消化完。
记得前年网上出现积压房、空置房面积过大的报道,由此引发一些地方用检查用电用水状况对这类房屋进行统计的呼吁,但很快又出现专门提供不定时给无人住的房子开开电灯、放放水服务以躲避统计的专门“公司”,接着一些专家和官员又对房屋空置数量进行不同解读并得出不同结论……这一番热闹之后又恢复了平静,房价总体还在涨,各种房屋还在大建特建,中国房地产还像一个红光满面、不断发胖的巨人。
上述两则新闻,我看是很低调但很实在地告诉国人,我国房地产的“胖”不是好事,还可能是病态:北京空置房三四十万套,可以住百万人;三亚房屋库存百万平方,20个月才能消化,但这20个月内有会有多少房屋竣工?一方面还有不少城市居民住房简陋和紧张,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空置房,这种情况不是局部的,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都会看到大同小异的情况,虽然国家出台许多调控政策,虽然许多专家和网友也对中国房地产多次号脉开方,但似乎都没有太大效果。现在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有毛病,而且是不好治的毛病,于是大家都回避,一些有决策权的人不愿认真调查房地产的具体情况,甚至从自己所在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刻意隐瞒真实情况以混淆视听,这些恐怕是房地产病症结之所在。
当务之急是披露房地产全部真实情况(开发商利润及其分成情况、房屋供求数量和每年实际建设数量、城市各种房屋积压情况、私人拥有房产数量等等),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否则,中国经济很可能因为房地产而大受损害,进而一蹶不振。房地产的“胖”,是不正常的,或许是浮肿。
我国城市住房空置率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从保护和节约资源角度说,征收房屋空置税无可厚非,在性质上与征收土地空置费没有区别。政府有关部门为抑制我国房地产过热问题以及房价的非理性快速上涨,出台了限购的措施。征收房屋空置税,与限购政策相配套,可以说打中了投机炒房行为的七寸,能够有效地打击炒房行为,降低住房空置率,控制房价上涨势头。
事实上,空置房屋就是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完全可以认定为房屋过户三个月或半年后没有人搬进去居住的房屋,政府可以根据房管、水电等部门统计一个季度内房屋水电使用程度和物业公司征收各项管理费以及对住户出入情况等判断。其实最简单的认定方法就是,房屋过户三个月后,在一个季度内,房屋仍然没有装修、屋内没有基本生活家具、水电表基本不走的房屋就是空置房屋,对这类房屋收取房屋空置税。
本文作者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
(本文论述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