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导读】多家机构预测今年1月份CPI涨幅1.8%,春节前稳物价政策不断出台。经济之声评论:CPI存在上涨可能。
中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将于今天将发布1月份CPI和PPI数据。尽管受天气寒冷加之春节临近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份导致基数较高,因此,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在连续回升两个月后将出现短暂回调。不少机构预计,1月份CPI可能会回落到1.8%,但市场普遍预计,2月份将会大幅回升,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物价上涨周期的初期。
每年春节都是肉价和菜价的高地,为确保节日期间价格稳定,各部门频繁发文,保障物价稳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做好春节前后蔬菜等食品保供稳价工作的认识,特别是大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调控力度,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近期低温大雾天气仍将持续,加上节日消费需求旺盛,春节前部分蔬菜品种价格仍将维持高位,但由于总体供需基本平衡,春节蔬菜市场供应有保障。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来评论这个话题。
不少机构都预测今年1月份的CPI涨幅是1.8%。这个数字和之前几个月相比都有所下降。
张茉楠:我基本上同意这一预测,因为11月份、12月份都回到了2%以上,但是现在的情况来看,因为根据包括商务部的一些监测数据,1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不是很快,而且非食品的价格是略有上升,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还要考虑季节因素,去年的春节是1月份,而今年的春节是2月份,这种春节的错位就导致去年的基数比较高,今年的同比对去年的同比的可能不是很明显。再加上根据我们的测算,翘尾因素对于1月份的CPI影响只有0.9%左右,可能也是使翘尾因素对于CPI的影响比较小,所以总体判断来讲可能通胀在1月份回落到2%以下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从短期来看,比如谈到的食品价格像蔬菜、猪肉的价格可能会因为季节因素的回落。春节因素过后也有可能比较平稳。另一个角度,我们可能还是要考虑核心通胀的问题,核心通胀是去掉这个食品价格的的价格。从现在来看,我认为也是无论是外围还是国内的需求回稳,缺口的弥补有可能是我们价格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已经转好了,不过也有专家提示,5个月来实体经济强劲增长之后,CPI增幅上涨的压力正在增大。
张茉楠:根据刚才的判断,我还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现在中国的通胀压力不仅来自于内部也来自于外部,2012年一系列的全球量化宽松的大潮实际上是蠢蠢欲动,而且,随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这种回暖,信号比较增强,特别是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筑底企稳包括全球的这种产出缺口的这种回补,全球的通胀实际上是在积聚力量,而且一旦信号比较明显的话,那些避险资产可能要回归到风险资产上,包括大宗商品市场,有可能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而且从内部情况来看,我认为现在的信号也非常明显,从1月份制造业PMI指标来看,一系列的比如说新订单,包括这种产成品库存的下降,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上升,实际上都说明企业也在补库存,随着企业补库存包括这种购进价格的上涨,PPI的环比上升以及同比的这种转正,有可能会加剧我们生活资料传导到CPI上,未来的CPI上涨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可能是大家也被忽视了,就是现在全国的大中城市的房租价格上涨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生活成本的上升一定会导致生活资料这种价格的上涨,比如说去年全国的技术价格是同比上涨了3.03,复数上涨了3.3,比如说像北京、上海包括重庆这些大中城市,实际上房租价格上涨的非常明显,所以说未来也会传导到CPI上。从中长期来看压力是非常大的。
有人在说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物价上涨周期的初期,也就是刚刚开始。物价稳定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春节前多个部门都出台了稳物价的政策,从长期来说要稳定物价控制CPI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张茉楠:首先是要管理通胀预期,因为是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实际上,从央行在去年四季度做的一个问卷调查,现在有四到五成的居民认为是物价上涨是未来的一种大的压力。第二个原因是成本上升压力比较大,比如说刚才用生活成本的上升,包括工资上涨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会传导到CPI上。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要控制这种货币的超发或者是货币政策还是要以稳为主,一旦货币比较宽松的话,那么肯定流动性会推动CPI的上涨动力和更加增强。而且从第三个方面在稳定通胀预期,控制货币这种投放以及增加产品这种供给方面,还是要做文章,比如说前期国务院也出台了降低流通业成本的一系列的这种政策,这个实际上也有助于我们的这种整个的流通环节成本的降低。我觉得还是应该多管齐下,采取这种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从需求方、从供给方、从流通领域、从管理通胀预期方面做好综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