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商界名家

与国货不离不弃---访远大贸易董事长李欢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5日 13: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CTV2 香港大公报

 



  记者李永青

  近年内地经济发展取得骄人成绩,吸引商家前赴后继涌入「挖金」。五十多年前如果有人相邀北上考察,很多人以为是「开玩笑」或「存心靠害」。但是远大贸易董事长李欢,高瞻远瞩,预见中国的经济必腾飞万里。从一九五五年起,李欢风雨不改参加每届广交会,将逾百种国产粮油改良后远销全球,他由此成为国产粮油罐头大王。李欢将大半生贡献给国货和广交会,亦因此赢得「老爱国、老广交」的美誉。

  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李欢,青少年时期正值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由于家乡生活艰难,20岁的李欢来到香港谋生,与朋友合作经营欧美西药、医疗器材等生意,当年香港对西药需求甚大,所以生意不错。然而,一场抗美援朝战事,让安稳在香港做小生意的李欢,与内地结下不解之缘。抗美援朝期间,欧美各国对中国实施严厉禁运,很多战时急需的西药及医疗器材无法运到内地。当时一心报国的李欢,不惜冒风险将盘尼西林、抗生素等药物和医疗器材运往澳门,再转送至内地。

  一片爱国心不奢求回报

  「要在禁运期间将西药和医疗器材运出去,是要冒大风险,但没办法,前线战士在拚命,怎能没有药物救治。为了国家,即使冒多大风险亦在所不惜。」回想当年往事,李欢仍然激动不已。

  李欢坦言,当年运送药物及器材支持前线战士,完全是基于一片爱国心,没有奢求他日有什么回报。他的义举却让他与内地建立了信任,1955年获邀参加「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会」(即广交会前身),是为少数境外参与者之一。此后他与广交会结下不解之缘,从未间断过一届,即使在文革期间,亦风雨不改的参与,于是成为内地经济快速成长的见证人。

  李欢说,他是上世纪40年代来到香港,曾在爱国学校学习,又曾进入中资公司工作,之后参加了香港中华总商会及南北行公所等爱国团体,认识了不少爱国之士,也培养出爱国心,自此时刻都想为国家出一分力。当受邀北上参展时,李欢异常兴奋,一口答应。他回忆说:「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便。」

  1957年首届广交会的情景,李欢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中苏友好大厦红旗飘扬,锣鼓喧天,花卉盆景四面摆开。那时只有土特产和纺织品两个展馆,展示一些土产、农产品、罐头食品、原材料和丝绸等产品。」虽然展品有限,但李欢已在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些物产加以包装后转销海外,为国家赚取更多外汇。

  文革期间过关饱受刁难

  当年北上参展的过程绝不轻松,甚至不时被人故意刁难。特别在文革期间,当年港英政府知道李欢要北上,过关时问题相当歧视,「似足审犯」,「会问你将见什么人,北上有什么目的,总之百般阻挠。」当过了罗湖桥,原以为人可以轻松起来了,岂料入境时又是诸多刁难。「说你是资本家,检查行李箱时,从内翻到外,再问你家中几口人、身家多少,简直是祖宗三代都要查问。」当时的情况,曾吓跑了一些商人,但李欢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从没有过半途而废的念头。

  最难忘的,莫过于进展馆前,参展的商人都要在广州新华旅店前集合,四人排成一队,高举《毛主席语录》,步操走进会场,而且每天早晚开会诵读「语录」。当年穿西服在内地太过另类,所以李欢一到广州便改穿中山装。「当时一日读好几次语录,经常口中要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今时今日仍记得几句,当时语录的确振奋人心,当我日后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这些内容,勉励自己不要轻言放弃。」

  虽然早期北上参加广交会总是被人刁难,但李欢每次参加都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因为国家地大物博,每届都有新产品展出,经常会发掘到不少新商机。凡经他代理及改良的产品,几乎都成为畅销产品,因此不少工厂争相向李欢推介产品。

  李欢经营的产品,由初期的土产、食品、白酒、罐头,逐步扩至大米、茶叶、糖果等,由单一到多元,发展到几十个品种,销路以香港为主,其余则销往欧美及东南亚。

责任编辑:高士佳

热词:

  • 国货
  • 不离不弃
  • 远大贸易
  • 董事长
  • 李欢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