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商界名家

传统优势不轻易放弃---访叙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健华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5日 13: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CTV2 香港大公报

 



  记者 汪澄澄

  手表,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不单是计时工具,不同款式、功能、造价、品牌的手表,在不同场合,有部分人以此作为身份象征,或者品味体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钟表业在香港渐成气候之际,叙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健华入行,石英表称霸市场的八十年代,他毅然创业。经历过钟表业的巅峰时期,也面对过转型的压力,刘健华一如当初,不懈地摸索更适合本地钟表业的路。他语重心长地说,「钟表业是香港制造业中的佼佼者,自己的传统优势不能轻易放弃。」他的愿望是,世人对「香港手表」的认知,可媲美「法国时装」,不论听到、看到,都会发出由衷赞叹。

  从帮人装配、加工,到自己攻读设计课程,参与手表的设计,进而开拓类型化的手表,再到如今重视产品的营销,刘健华从不满足现状,而是越来越注重在钟表中渗透一些理念。他的会客室就是一个小小的陈列室,不同的展柜中放各种品牌、不同类型的手表,大部分都是公司自行设计、生产。他认为,如同人有不同性格,钟表也有自己的个性。他走到一个陈列柜前说,比如这种军表,注重的就是功能性和专业;他又走到另一个展柜前,「还有这种专为时尚女性设计的手表,上面镶嵌的宝石都是真的,本身就是精美的首饰,这都是我们自己的设计师设计的。」他强调,一家钟表企业想突围而出,一定要走品牌和设计相结合的路。

  八成企业不重视品牌

  之所以成为行内领军者之一,刘健华说,是「设计」让自己的事业上了一个台阶。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设计和发展钟表品牌,「当时没有那么多公司可以开列款式给客户看,我在行业中算是占了先机,走在了同行前面。」可是到了今天,本港注重设计,聚焦品牌的企业,仍只占行业比例不到20%。「当中很多人都没有走得很深入。」他说,其余70到80%的企业,不太重视品牌和推广策略,仍然走OEM(贴牌生产、贴牌加工)和ODM(设计代工)的老路,被市场牵鼻子走,「没有个性」。谈及自己改变策略的诱因,他忆述,那是源于事业中最重大的一次打击,整个过程峰回路转,令人意料不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刘健华开始创业,初期的四五年经营得很顺利。有一回,一位客户突然要求增加产量,刘健华的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只能跟配件方「赊数」,然后再「搏命」生产。后来才发现这是骗局,他不但拿不回钱,还欠了一身债。祸不单行,此时银行收紧信贷,突然终止借贷。「那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好在有一伙很好的同事,我们一个一个去找客户谈,希望他们能够提前付款,幸好客户信任我们,有了款项之后,可以正常生产、交货,逐渐化解了危机。」祸兮福之所倚,他微笑说:「危机换来了同事间的凝聚力。」

  盼本地钟表取代瑞士

  从那次危机,他悟出一个道理,做低劣产品的风险很大,一味跟市场走,一旦市场萎缩,订单不够或出问题,冲击就会相当大。于是,他决意走另一条路──发展品牌。「开始尝试做品牌时并不是很有把握,但做起来以后,获得的利润大大超过预期。」他举例说,之前一年卖50万块手表,但每块只赚一美金,改了策略后,即使一年只生产20万块表,但注重了设计的手表,每块表可赚回10美金,「生产少了,却赚得更多,我就意识到,原来品牌可以带动产品,要拿高利润就一定要发展设计。」

  于是,他毅然退出OEM行业,转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推销自己的品牌,并成功攻占当地市场,「高峰期时,生意成倍增长,出口量是以前的三四倍还要多,利润也比原来高出一两倍。」他自豪的说。

  经过多年探索和改进,如今,刘健华的公司在手表的设计上愈趋精美,而且还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即包装、展示柜等都一并设计和制造。
  「我希望人们享受设计。」刘健华说,「我们有不输给瑞士的机芯及各种零配件,均达到国际标准;我们还有本土的优秀设计师,当中不少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我们在内地还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几个元素加起来,就是香港钟表业的优势。」不过他坦言,现时,即使在香港本土的钟表展上,最好的展位总是被来自瑞士的世界名牌所占据,本地参展商却被挤到角落。他心有不甘地说,总有一天,本地钟表可以取代瑞士的世界名表地位。

责任编辑:高士佳

热词:

  • 传统优势
  • 叙资公司
  • 董事总经理
  • 刘健华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