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港制造业受困需政府帮手
目前,恒通的业务虽然也涉及房地产开发,但主要的仍是棉纺,每年的营业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施荣怀说:“本业始终要坚守,因为这是可持续的,其他业务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施荣怀自己的业务集中在江西,是二零零六年与朋友合伙在江西办的棉纺厂,前年已在香港上市。他计划在江西做大,路线是“高效和环保”,机器必须优化,并尽力把污染降到最小,符合国家标准。
制造业曾是港发展之本
辉煌过后,在内地设厂的制造业无不面临转型压力,但施荣怀也坦言,即使站在厂商的角度,他也不得不承认:“并非个个企业都可以,并且需要升级转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要去分析。”他并不讳言:“有的厂的确会被淘汰,重要是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
虽然有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但施荣怀认为,整个香港制造业的功勋不可磨灭。他说:“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改革开放是由香港制造业带动而开始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制造业的确在广东、福建遍地开花,带动了当地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和就业,“从而带动珠三角的发展,覆盖整个广东省,影响整个内地。”
政治内耗太多让人担心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上个世纪整个九十年代,制造业的利润都是按年呈双位数增长,“重点是,我们纳税是在香港,后勤、设计也在香港,所以,香港是有工业的。”
他顺便提到金融与工业的关系,“金融服务业与工业是相辅相成,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做工业的,两者应该均衡发展。”
如今,香港制造业面临困局,施荣怀呼吁,香港政府和内地地方政府都应该帮手。他举例说,广东省要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但制造业这种实体经济不可以消失,大家是各有所长,可各自分工。”他又从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的角度建议:“国家除了在资金上给中小企提供更多贷款,政策上也应该有所松动。”
然而话说回来,香港实业的未来如何走,关键还是看自己,此话是针对香港目前的政治环境。他举例说:“现在的香港,在政治上的内耗太多,让人担心。以前的香港根本不是这样,我们历来都是先讲生存、温饱和发展。”因此,“首先是管好自己家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