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迫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中国货币供给已然超常增长。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供给量已遥遥领先全球。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给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给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还多出不止一个英国全年的供给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从增量上看,2012年,中国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高达46.7%,这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
货币发行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令人忧虑。M2的快速增长凸显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系列深层次的各种问题:
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每况愈下。根据中国2012年97.42万亿元的货币供给和51.93万亿元的GDP计算,中国货币化率已然高达188%。按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的说法,这表明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一定意义上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步伐加快。货币化率越高,则说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越低。2012年中国单位货币供给所推动的GDP产出只有0.53元。这表明中国每投放1元人民币仅得到GDP产出0.53元。
二、经济虚拟化。快速增长的货币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与货币创造机制流出的。如果这些新创造出来的货币流向实体经济,当货币流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客观需求,它就会以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的方式表现出来。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就会随之做出相应调整,货币的供给必然会自动收缩。当前的问题却是,从银行体系大量流出的货币只有少数进入了实体经济,更多流向了非生产领域,比如房地产等。正是流动性泛滥导致了中国当下炒风盛行,炒股、炒金、炒汇、炒房地产、炒名人字画甚至炒葱、炒蒜。不是金融资产的各种实物商品以至最没有流动性的不动产房地产都成为最佳的炒作对象了。
三、通货膨胀压力。快速增长货币的另一投放渠道是外汇储备。截至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3.4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巨额外汇储备固然是好事,表明中国有庞大的购买力,有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巨额外汇储备会导致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国内物价稳定形成巨大压力,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输入型性质。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储备也饱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美元等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缩水,中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四、社会信用风气败坏。流动性泛滥成灾造成没有对应商品物资的货币到处冲击市场,此会严重败坏社会信用风气。货币商品中有虚假的,如何能保证其他商品不造假?毫无疑问,假风盛行,货币过度泛滥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当前,中国明智的选择应是放弃一味借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顶层设计,转而实施有效的金融约束,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通过扎实的结构调整,追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