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商界名家

门坎越高机会越大——访富士高实业主席兼行政总裁杨志雄

发布时间: 2013年06月21日 18: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原标题:

    若说走在行业前沿,引领潮流,或许比较容易理解,然何谓「门坎越高,机会越大」呢?先要清楚说明一下,上述两者,并非处于同一层面,确切地说应是「递进关系」,而从前者跨越到后者,对于杨志雄而言,是经历过三十多年的磨砺和累积才参透出来。

    事实上,杨志雄从入行到「走在行业前沿」,所用的时间不过三年。随后,在行业趋势不断演变,耳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进程中,他仍能保持在前沿。入行之前,即1976至1981年,他于一间专做银行保安、住家保安系统的公司打工, 后来有朋友拉他入伙, 经营headphone(双耳式耳机)生意,如今,他已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十年。

    率先生产计算机用音箱

    在Walkman刚刚流行的年代,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必须与之配套的耳机,也相应地具备较大的市场开拓空间,创业算是顺风顺水,但也有不利因素。他介绍说,由其公司成立的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八成的耳机零部件都由台湾、韩国等地买入,再在香港生产, 「这样就毫无成本优势,于是我决定自己做开发。即由做磨具到测试都自行解决。」1982年,从技术开发到零部件,都全由富士高自行研制的第一部耳机诞生,两年后,其公司所有产品都摆脱了零部件需从外地进口的生产模式,利润也由不足10%,大幅提升至超过50%。杨志雄强调,对于耳机来说,在所有零部件中,喇叭的技术很重要,当时,在香港的同业中,能够自行制造喇叭的公司很少,杨志雄首次走在同行的前面。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计算机等多媒体产品日益普及,杨志雄看准商机,开始生产专为计算机配置的音箱,也使富士高成为全球第一家生产计算机用音箱的公司。就连当时的计算机生产巨头IBM,也要向富士高签订单。生意火红到什么程度,从杨志雄被打爆的电话就可以看出, 「我那时根本不敢听电话,因为实在太好生意,根本赶不及做。」然而好景不常,大约四年之后,内地的个体户也开始生产计算机音箱,且卖价低廉, 「我们不敢像他们一样偷工减料,加上成本不如他们低廉的关系,就很难再与他们竞争。」杨志雄无奈之余,转而探寻其他商机。

    抢占市场不如争利润

    2000年前后,由于政府规定开车不能听电话,于是,手机用的有线耳机和蓝牙耳机的需求大增,杨志雄趁机入市。当时一个月的手机用耳机产量达到100万只,即每日生产三万至四万只,可谓相当可观。而历来重视技术研发的富士高,也在蓝牙等技术层面在行业中领跑。

    然而,即使在耳机类型方面引领潮流,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或宏观经济波动等极端情况,生意也会遭遇瓶颈。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巨头,在遭遇苹果的异军突起后,一蹶不振。不想步诺基亚后尘的杨志雄说, 「重量不重质的老路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要抢先进军高端市场。」换句话说, 「抢市场不如争利润」,故他调整业务结构,只生产中高端产品,且逐步增加高价产品比例,由高价与中价占比各一半,变为目前的七比三。

    随着策略成功,他脱口而出「门坎越高,机会越大」的结论, 「尤其这一两年,耳机越来越倾向走高档路线。」他透露,现已开始生产售价为一千欧元,即一万多港币的高档耳机, 「真是很厉害。」连他这个老行尊也不禁为如此高价而惊叹。不过略为分析也不奇怪,他称, 「你想想,现在的年轻人,新手机一发布就换掉旧的,舍得用几千港元去买一部最新的智能手机,当然也会舍得花钱配置注重声音、设计、手感的好耳机……趋势就是如此。」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