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驳斥“香港无工业”论调
香港的工业家,奋斗了几十年创下的基业,总希望让下一代来传承。但无奈,如今香港社会的整体氛围并不重视工业,对工业无直观的感性认知,多是停留在从大众传媒得悉的有关提振工业的空泛政策。对于杨志雄而言,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的儿子杨少聪欣然担起传承父业的责任;忧的是,香港年轻一代对工业的认知极为缺乏。
欣喜儿子继承父业
提起儿子,杨志雄的语气流露出自豪, 「他喜欢这一行,有兴趣,公司也给他平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大学毕业后进公司,是从普通员工开始做,从底到高,认识到公司运作的各个环节。这样,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也可以谈得更深入。」杨少聪如今已胜任策略总监的职位。杨志雄欣慰地说, 「他在策
略方面看得好远,新闻和技术数据看得很多,我有信心他可以将公司搞得更好。」与大部分称赞起自己的孩子就停不了口的父母一样,他说, 「年轻人更清楚年轻人的想法,他idea多过我,叻过我,很OK。」他也提到对儿子的期望,「他始终经验有限,如果能再成熟点就更好。」
杨志雄坦言,要继承家业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尤其是工业, 「工业是很大的范畴,竞争也大」。他举例说,三十年前的电子公司,现在仍然存在的,不到十家,可见竞争之激烈,死亡率之高。但他认为工业的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你看看我们眼前的一切,任何一件东西,哪样不是工业产品?」他又批评前特首说「香港无工业」的论调,直指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他也不认同有人认为香港工业已走向没落的说法, 「香港工业的问题是,大家恶性竞争,都去斗平(便宜),这样的情况并不理想。」
要让香港年轻一代更了解曾为香港腾飞立下汗马功劳的工业,他认为, 「教育是要由小抓起,慢慢给他们渗透。」有多项公职在身的杨志雄,经常会带学生前往不同的工厂参观,让他们开拓眼界。过程中,他发现,就连学校的老师们,大部分也对香港的工业知之甚少,难怪现在的年轻人只知服务业、零售业、金融等,却未意识到, 「工业是一切的基础,比如我这间公司是做工业的,但百多个员工中,有做会计的,有做市场的……是因为有工业,才有对这些职位的需求。」他又说,香港的创意工业、电子工业发展得不错,但很多年轻人并不知晓,希望他们可以多多关注,校方也应引导学生多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