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稳增长需多策并举 分析称二季度货币政策松平衡可期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15日 10: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二季度货币政策“松平衡”可期

  央行12日宣布, 将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释放流动性逾4000亿元, 但能否刺激真实的贷款需求尚难下结论。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可能再次走入了类似2008年的“流动性困境”。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产生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在银行间资金充裕的同时,实体经济仍存在结构性“贫血”。“稳增长”除了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之外,仍需寄望于改革带来民间投资的启动或消费崛起,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的调结构作用。有专家建议,通过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保障房、医疗等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以及为民间资本开放更多领域等措施刺激内需,促使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松平衡”可期

  4月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总需求疲弱,企业去库存的压力加大。短期内外需难有起色,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降。中金公司报告认为,经济增长环比见底的时间点或后推,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可能进一步下降至7.8%。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长周期增长放缓和短周期总需求疲弱叠加。从供给端看,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潜在增长率放缓;从需求端看,企业去杠杆化和房地产去泡沫化加剧总需求放缓的程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考虑到经济增速接近容忍区间的下限、未来无法继续降低, 同时CPI环比开始由高于历史正常水平转为略微低于历史正常水平,预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会由第一季度的“紧平衡”略微调整为“松平衡”,但大剂量的放松没有可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从政策面看,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加大了政策放松的压力,二季度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将加大。年内仍将多次下调存准率,未来几个月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从利率浮动情况来看,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3月份,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0.43%,比年初上升4.41个百分点; 执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4.62%和24.95%, 比年初分别下降2.40个和2.01个百分点。

  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利率上浮占比增加不能说明银行流动性偏紧,原因在于银行正在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受到企业信贷需求下降的影响,银行大企业客户贷款和项目贷款增速明显趋缓。而受到监管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激励,银行信贷向中小企业倾斜。银行面对小微企业客户,总体议价能力较强, 多数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未来贷款利率或维持这一走势。

  “流动性困境”疑似再现

  4月信贷增长大幅低于预期, 但同时银行间资金较充裕,当前我国又走入了类似于2008年的“流动性困境”。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 货币乘数为3.95, 比上年末高0.16。Wind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货币乘数在4以下的低值区间持续运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另一次是2011年以来至今。由于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强弱, 当前较低的货币乘数显示货币扩张能力偏弱。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央行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提高货币乘数,但银行没有把资金贷出去,资金仍然停留在准备金账户上,超额准备金率上升,信贷并未能得到有效扩张。今年的情况与2008年有类似之处。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2%,显著高于2011年的平均水平。2011年一至四季度末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5%、0.8%、1.4%、2.3%。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效应出现递减,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疲弱导致对银行信贷资金需求不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情形与去年不同。如果说去年货币政策的矛盾在于供给端(有需求无供给),那么今年货币政策的矛盾则在于需求端(有供给无需求)。从央行刚刚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看,

  4月新增信贷数据最大的特点是中国经济需求低迷进一步凸显。新增贷款大幅回落, 环比少增3282亿元,增幅创年内新低;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这反映出未来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外需依旧不振,内需开始乏力。

  不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目前造成信贷低于预期的原因还包括信贷投放存在结构性失衡。部分平台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资金,但是受到政策限制以及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考量,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而银行信贷资金可以进入的优质企业, 不存在信贷资金的需求。所以即使这次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逾4000亿元,但能否刺激真实的贷款需求很难下结论。

  多举措形成合力“稳经济”

  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仅靠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刺激需求的效果有限。

  曾刚表示,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存在不对称, 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明显,而宽松效果十分有限。历史经验表明,通过价格的杠杆来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间接过程,对于刺激实体经济需求效果有限。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多是影响或者降低衰退的预期,在经济减速明显的时候,通过财政刺激的效果更明显、也更重要。但如果决策者仅通过加大公共支出来“救市”,这会使结构调整半途而废, 从而加剧中国经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

  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分析师付兵涛表示,整体来看,经济增速的继续下滑,已经逼近决策层的底线,并直接考验政府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但在经历了2008年的政策转向及此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之后,政府对于经济刺激政策将会更加谨慎。因此,当前政策有宽松的必要,但不会大规模放松,仍然会按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原则,并同结构调整的措施结合推行。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 货币财政政策是短期政策,主要用来熨平经济周期。经济过热时政策紧一紧, 当经济过冷就业压力增大时就需要放松政策来“稳增长”。宏观政策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因此不能替代改革。仅降准不足以“稳经济”,应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加大保障房、医疗等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并为民间资本开放更多领域。(任晓 张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