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我与「经济解释」这词结下不解缘。一九八二年回港任职的讲座演辞,我取名《Economic Explanation:Let Us Ride with the Surging Tide》。一九八九年上述的《科学的方法》在《香港经济日报》刊登时,是《经济解释》的第一章,由周慧珺题四个字,发表了十二期因为母亲在街上跌倒而停笔。可能因为这十二期写得特别好,要求我继续写下去的读者无数,终于二○○○年以三卷本的计划续笔。九十年代后期,两位中国内地的朋友翻译了一部分我的英语文章,出版前问我该结集用什么名字,我建议《经济解释》。二○○五年出版自己的英语论文结集,书名是Economic Explanation。今天快将出版的《受价与觅价》,是《经济解释》的卷三。
疲劳轰炸!重写《经济解释》,一位同学每期放到网上几个博客去,虽然很少提到「经济解释」,读者的点击总数约一亿,加上转载无数,同学们早就被炸得昏倒吧。
听说几年前我的一位旧学生也用《经济解释》之名在报章写专栏,我没有见到;收到一些内地学子以《经济解释》为题的文稿,我没有时间读。几次内地的朋友要以《经济解释》为名出版刊物或搞学会,要求我同意。我回应说《经济解释》这词我没有注册专利(一笑),但要真的集中于解释才有意思。在今天的中国内地,要获得批准搞刊物或学会不是那么容易。
上文提到,「经济解释」一词有理念独立性。让我用一个以前说过的浅例子示范吧。假如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在有行人的地上,没有风,我可以肯定地推断,没有警察在旁该钞票的失踪机会远比有警察在旁为高。小孩子也知道,小孩子也有解释。问题是众人的解释可能各各不同。
钞票失踪,我的经济解释只一个,基于两点。一、需求定律说,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二、成本是最高的代价,价也。没有警察,把钞票占为己有的代价是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