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

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粮食生产力超5.4亿吨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07日 07: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发改委网站

 



  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确保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 亿亩以上,其中谷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2.6 亿亩以上。

  2、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南方地区双季稻生产,因地制宜扩大东北优质粳稻生产,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地区“籼改粳”。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加快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积极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力争稳定大豆自给水平。积极发展小杂粮,扩大优质专用薯类生产。

  3、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积极选育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加快新品种繁育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改进耕作方式,推行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土壤深松深翻、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和模式,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因地制宜实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4、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13能力规划确定的800 个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的产粮大县建成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全国粮食供求状况,适时、适度开发粮食生产后备资源。

  5、完善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将财政支持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以及粮食调出量挂钩。逐步取消产粮大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县级配套。完善粮食补贴机制,研究制定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的操作办法,切实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使种粮农民能够获得较多收益。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鼓励和支持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强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蚕茧等园艺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和水产品产区。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业主产区为主体,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14图1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2、大力发展养殖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改善饲养、防疫和粪污处理条件,切实加强生猪疫病公共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生猪饲养补贴制度、良种繁育政策,进一步强化信贷和保险对生猪生产的支持,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农场)奖励政策。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努力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稳定发展禽肉、禽蛋生产,鼓励发展特种养殖。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153、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新增5000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采用地膜覆盖、集雨补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加快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提倡精耕细作,发展间作套种,推广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技术措施,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

  4、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发挥城市科技、人才和市场等优势,加强农业深度开发,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强大中城市周边“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大中城市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

  5、发展林业产业。加强优质苗木和珍贵树种培育,搞好工业原料林、用材林等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竹产业、花卉苗木、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

  6、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以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兽药残留限量、种养殖规范等为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强化农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大农产品注16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全程监管,严禁使用违禁药物、非法化学物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农业投入品。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面向产业需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农业科研立项和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业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2、突破农业科技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与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17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农业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料、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在信息采集、管理信息、资源调查、气象预测和灾害预警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3、做大做强种业。加大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继续做好常规育种研究。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优势种子企业。加大生物育种产业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

  4、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完善管理体制、人员聘用和考评制度。切实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要求,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改善18工作条件,改进服务手段。加快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公益性服务多种实现形式。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对接。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农业技术市场交易法规和从业规章制度,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好农业技术市场秩序。

  (四)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1、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力争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2、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按照灌排顺畅、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林配套的要求,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措施,以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为重点,配19套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田间工程,力争再建成4 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立健全农田设施管护机制,确保农田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加强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适用性、便捷性、安全性。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积极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等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4、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易灾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提高江河防洪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基本建成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内陆河流)重点河段治理。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业灾害预报工作,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强农业应对气20候变化能力。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和调度工作,搞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完善农业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提高对农业灾害和突发事件等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加强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主要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草原鼠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饲草料储备制度,提高牧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渔港建设,加快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渔业安全生产能力。

  (五)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金融、税收、信息等支持力度,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扶持壮大成长性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创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合作社发展形式,鼓励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组建专业合作社。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土地流转等合作。增强供销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

  21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

  3、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农村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

  4、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的全国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改造提升农贸市场交易和配套设施,加强集贸市场管理,规范经营环境,降低经营成本。规范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南菜北运”、“西果东运”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形成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各类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22专栏3 现代农业重点工程010203040506070809101112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800 个产粮大县田间工程及农技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棉油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推进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和黄淮海榨油花生生产基地、南方甘蔗和北方甜菜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菜篮子”建设工程改造一批标准化园艺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推进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程加强部、省、地(市)、县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使全国农产品质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形成上下贯通、职能明确、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持有力的农产品质检体系。

  现代种业工程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区域性良繁基地以及畜禽水产品种资源场、良种场,健全品种试验及种子检测体系,建设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改造和建设步伐,完成全国251 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推进重点涝区治理,加强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畦垄规格化整治,加强田间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积肥设施、农田林网等建设。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六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重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改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设施条件。

  渔政渔港建设工程改扩建或新建一批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避风锚地和内陆重点渔港,建立健全各级渔政基地,购置一批渔政执法设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