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被冠以中国情人节之名的“七夕”如期而至。假日经济的魔法能否如商家所愿而大行其道?记者走访北京西单商业街,发现以七夕节为卖点的“爱情经济”快速升温,各种小礼品、纪念品销售火爆。不少商家打出了“七夕折扣”和促销的大旗,比如,某内衣品牌甚至打出“消费满百元即送玫瑰花”的广告。
七夕节,商业促销之乏
除了鲜花、巧克力和电影院,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又有了精神新宠——话剧场。近日,记者在了解近期话剧市场消费情况时了解到,七夕节的票房远远比不过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这一天。
戏逍堂话剧工坊制作人关皓月
“说实话,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七夕节的票房真不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时高!”戏逍堂(北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话剧工坊制作人关皓月对央视网记者说,“打个比方,我们在七夕节的票房可能会比平时高一成,也许每场还能卖出一排高价票;但是,在西方情人节,2月14日那天,我们的票房肯定是爆满,而且每张票都可以卖出高价!”关皓月向记者介绍。
一个传统节日的商业消费竟远远小于西方节日的商业消费,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只将‘七夕’包装为中国的情人节,不能完全承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很多人也没有完全理解其文化内涵。”清华大学传播学院研究员李唯梁曾表示。节日经济不能只贴个“爱情”的标签,简单的商品打折促销就算过节。这样的过节方式很快就会失去传统节日内涵。传统节日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从而也会反作用于商业。